戊寅,以李崧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充枢密使,桑维翰兼枢密使。时晋新得天下,籓镇多未服从;或虽服从,反仄不安。兵火之馀,府库殚竭,民间困穷,而契丹征求无厌。维翰劝帝推诚弃怨以抚籓镇,卑辞厚礼以奉契丹,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廪,通商贾以丰货财。数年之间,中国稍安。
吴太子琏纳齐王知诰女为妃。知诰始建太庙、社稷,改金陵为江宁府,牙城曰宫城,厅堂曰殿;以左、右司马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马步判官周宗、内枢判官黟人周廷玉为内枢使。自馀百官皆如吴朝之制。置骑兵八军,步兵九军。
二月,吴主以卢文进为宣武节度使,兼侍中。
戊子,吴主使宜阳王璪如西都,册命齐王;王受册,赦境内。册王妃曰王后。
吴越王元瓘之弟顺化节度使、同平章事元珦获罪于元瓘,废为庶人。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一·后晋纪二
戊寅,以李崧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充枢密使,桑维翰兼枢密使。时晋新得天下,藩镇多未服从;或虽服从,反仄不安。兵火之馀,府库殚竭,民间困穷,而契丹征求无厌。维翰劝帝推诚弃怨以抚籓镇,卑辞厚礼以奉契丹,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廪,通商贾以丰货财。
吴太子琏纳齐王知诰女为妃。知诰始建太庙、社稷,改金陵为江宁府,牙城曰宫城,厅堂曰殿;以左、右司马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马步判官周宗、内枢判官黟人周廷玉为内枢使。自余百官皆如吴朝之制。置骑兵八军,步兵九军。
二月,吴主以卢文进为宣武节度使,兼侍中。
戊子,吴主使宜阳王璪如西都,册命齐王。
戊寅,吴主使宜阳王璪如西都,册命齐王,王受册赦境内。 册妃曰王后。
吴越王元瓘之弟顺化节度使、同平章事元珦获罪于元瓘,废为庶人。
以下是关于该段文字的逐句释义及注释:
诗一:
- 释义:晋高祖任命李崧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任枢密使。此时,晋国刚刚取得天下,许多藩镇尚未完全臣服;或者虽然臣服,但仍然感到不安。在战争之后,国库已经耗尽,民间也极为贫困,而契丹的索取却始终没有满足。
- 注释:这里的“藩镇”指的是当时各个地方的割据势力。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完全臣服于晋国的统治之下,有的则对晋国抱有戒心。
- 赏析:通过这段描述可以感受到当时国家刚刚建立,各地势力尚未稳固,国内局势复杂。晋高祖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安抚藩镇和契丹。
诗二:
- 释义:晋高祖任命桑维翰兼任枢密使。
- 注释:桑维翰是当时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政治手腕和智慧得到了晋高祖的信任和重用。
- 赏析:此句反映了当时朝廷内部的权力格局,以及晋高祖对于不同官员的不同需求和使用情况。
诗三:
- 释义:尽管晋国取得了天下,但许多藩镇仍然没有臣服。或者即使他们臣服了,内心仍然感到不安定。战争过后,国库空虚,民间生活困苦,而外来的契丹却不断要求更多的财物。
- 注释:这里提到的“契丹”是指契丹族建立的辽国,他们是当时的外敌。
- 赏析:这一段描述了晋国在统一过程中面临的外部挑战和内部的经济困境。同时,这也体现了晋高祖在处理国内外事务时的艰难处境。
诗四:
- 释义:桑维翰向晋高祖建议,应该推行诚意和宽容的政策,以安抚藩镇;使用卑谦的言语和丰厚的礼物来对待契丹;训练士兵和修缮武器以强化军事力量;鼓励农民和商人发展生产来增加国家的财富。几年之内,中国逐渐恢复了稳定。
- 注释:这里的“诚意”指的是真诚的态度和行为,“宽容”则是指宽厚待人。这些政策旨在改善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增强国家的内部凝聚力和对外防御能力。
- 赏析:这一节反映了桑维翰的外交策略和政治智慧。他认为通过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可以有效地稳定国内局势,并逐步恢复和发展国家的经济和文化。
诗五:
- 释义:吴国太子刘琏迎娶齐王郭知话的女儿为妃。
- 注释:这里的“刘琏”是吴国的太子,“刘知话”是齐王的名字。
- 赏析:这一事件表明了吴国与晋国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政治联姻和婚姻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两国之间的权力平衡和外交往来。
以上是根据原文的详细解析和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