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者以唐援兵尚强,多请罢兵,帝疑之。李谷寝疾在第。二月,丙寅,帝使范质、王溥就与之谋,谷上疏,以为:“寿春危困,破在旦夕,若銮驾亲征,则将士争奋,援兵震恐,城中知亡,必可下矣!”上悦。
庚午,诏有司更造祭器、祭玉等,命国子博士聂崇义讨论制度,为之图。
甲戌,以王朴权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以三司使张美为大内都巡检,以侍卫都虞候韩通为京城内外都巡检。乙亥,帝发大梁。先是周与唐战,唐水军锐敏,周人无以敌之,帝每以为恨。返自寿春,于大梁城西汴水侧造战舰数百艘,命唐降卒教北人水战,数月之后,纵横出没,殆胜唐兵。至是命右骁卫大将军王环将水军数千自闵河沿颍入淮,唐人见之大惊。
乙酉,帝至下蔡。三月,己丑夜,帝渡淮,抵寿春城下。庚寅旦,躬擐甲胄,军于紫金山南,命太祖皇帝击唐先锋寨及山北一寨,皆破之,斩获三千馀级,断其甬道,由是唐兵首尾不能相救。至暮,帝分兵守诸寨,还下蔡。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三·后周纪四
三月,太祖皇帝巡视水寨,至淝桥,亲拾石供炮用,从官过桥者每人持一石。唐主复以右仆射孙晟为司空,遣与礼部尚书王崇质奉表入见,称:“自天祐以来,海内分崩,或跨据一方,或迁革异代,臣绍袭先业,奄有江表,顾以瞻乌未定,附凤何从! ”又献金千两,银十万两,罗绮二千匹。
译文:
三月,太祖皇帝巡视水寨,到达淝桥,亲自捡取一块石头,骑在马上拿着到寨中供炮使用,随从官员过桥的每人也携带一块石头。唐主以右仆射孙晟为司空,派他与礼部尚书王崇质上表进贡,称:“自从天祐年号以来,天下分裂,或割据一方,或更迭朝代,我继承祖辈的事业,已占领长江以南的土地,只是因瞻望乌鸦尚未落下,无法依附鸾凤,不知如何是好!”又献金千两,银十万两,罗绮二千匹。
赏析:
此诗出自《资治通鉴》,是关于后周世宗显德三年(丙辰年,公元956年)三月的历史事件。当时周世宗巡视水寨,到达淝桥,亲自捡取一块石头,用于供炮用,并且让随从官员每人也携带一块石头。唐主以右仆射孙晟为司空,派其与礼部尚书王崇质上表进贡,自称“天祐以来,海内分崩”,表示自己继承了祖先的事业,已占领长江以南的土地。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无奈,即“顾以瞻乌未定,附凤何从”,因为担心乌鸦还未落下,无法依附鸾凤。最后,他还献金千两,银十万两,罗绮二千匹。这首诗展示了后周世宗的威严和唐主的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政治局势、军事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外交活动。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