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开寿州仓振饥民。丙辰,帝北还,夏,四月,己巳,至大梁。
诏修永福殿,命宦官孙延希董其役。丁丑,帝至其所,见役徒有削柿为匕,瓦中啖饭者,大怒,斩延希于市。
帝之克秦、凤也,以蜀兵数千人为怀恩军。乙亥,遣怀恩指挥使萧知远等将士八百馀人西还。壬午,李谷扶疾入见,帝命不拜,坐于御坐之侧。谷恳辞禄位,不许。
甲申,分江南降卒为六军、三十指挥,号怀德军。
乙酉,诏疏汴水北入五丈河,由是齐、鲁舟楫皆达于大梁。
五月,丁酉,以太祖皇帝领义成节度使。
诏以律令文古难知,格敕烦杂不壹,命侍御史知杂事张湜等训释,详定为《刑统》。
唐郭迁谓将水军断涡口浮梁,又袭败武宁节度使武行德于定远,行德仅以身免。唐主以廷谓为滁州团练使,充上淮水陆应援使。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三·后周纪四
翻译:诏开寿州仓振饥民。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后周世宗在位期间,为了缓解国内饥荒问题,诏令开放寿州仓赈济饥民。通过这一举措,可以看出世宗对民生问题的关心和重视。
译文:
诏书发布后,皇帝亲自前往大梁,督促粮仓尽快发放粮食给受灾百姓。
注释:
- 资治通鉴: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北宋司马光等人编纂。
- 卷二百九十三:该书中的某一卷,涉及的内容包括了历史事件的记载。
- 后周纪四:指的是《资治通鉴》中关于后周时期的历史部分,记录了周世宗的统治。
- 诏开寿州仓振饥民:皇帝下诏,打开寿州的粮仓,用来救济遭受灾害的民众。
- 丙辰:古代干支纪日方法之一,代表年份的第三个天干“丙”。
- 帝北还:皇帝返回北方。这里指的是世宗回到北方。
- 夏四月己巳:即夏季的第四个月,具体日期是己巳。
- 至大梁:到达位于今天的河南开封市大梁。
- 孙延希:被皇帝命令负责监督修建永福殿的宦官。
- 丁丑:具体的日期是丁丑,皇帝亲临工地视察。
- 役徒有削柿为匕,瓦中啖饭者:指建造工程中一些工人因为缺乏食物而不得不以柿子代食,有的甚至将瓦片中间掏空来吃米。
- 斩延希于市:在集市上处死了宦官孙延希。
- 帝之克秦、凤也:指世宗成功征服了秦州和凤翔地区。
- 蜀兵数千人为怀恩军:蜀地军队数千人组成了名为“怀恩军”的部队。
- 乙亥:具体日期是乙亥,皇帝接见了李谷等将领。
- 诏疏汴水北入五丈河:皇帝下令将汴水疏导到五丈河水以北的位置。
- 李谷扶疾入见:李谷因身体不适而入朝觐见。
- 帝命不拜,坐于御坐之侧:皇帝让李谷不用跪拜,而是坐在皇帝座位的旁边。
- 谷恳辞禄位:李谷恳求辞去官位。
- 甲申,分江南降卒为六军、三十指挥,号怀德军:在长江以南地区,皇帝将投降的士兵分为六军和三十多个指挥,并称他们为“怀德军”。
- 诏:皇帝的命令或指示。
- 律令文古难知,格敕烦杂不壹:认为律令难以理解,而且法令繁琐复杂,没有统一的标准。
- 侍御史知杂事张湜等训释,详定为《刑统》:皇帝命令侍御史张湜等人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和整理,最终形成了《刑统》。
- 唐郭迁谓将水军断涡口浮梁:唐朝郭迁建议在涡口水道处建造浮桥以便水军通行。
- 又袭败武宁节度使武行德于定远:唐朝武宁节度使武行德在定远县遭遇袭击,最终失败。
- 唐主以廷谓为滁州团练使,充上淮水陆应援使:南唐主任命刘廷谓为滁州团练使,并让他协助应对来自淮南地区的水路威胁。
此诗反映了后周世宗在统一战争中的军事部署和政治决策,以及他对士兵生活状况的关怀。通过对皇帝行为的描述,展现了他的英明果断和对国家治理的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