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汉主初立七庙。
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谷卧疾二年,凡九表辞位,八月,乙亥,罢守本官,令每月肩舆一诣便殿议政事。
以枢密副使、户部侍郎王朴检校太保,充枢密使。
怀恩军至成都,蜀主遣梓州别驾胡立等八十人东还,且致书为谢,请通好。癸未,立等至大梁。帝以蜀主抗礼,不之答。蜀主闻之,怒曰:“朕为天子郊祀天地时,尔犹作贼,何敢如是!”
九月,中书舍人窦俨上疏请令有司讨论古今礼仪,作《大周通礼》,考正钟律,作《大周正乐》。又以:“为政之本,莫大择人;择人之重,莫先宰相。自有唐之末,轻用名器,始为辅弼,即兼三公、仆射之官。故其未得之也,则以趋竞为心;既得之也,则以容默为事。但思解密勿之务,守崇重之官,逍遥林亭,保安宗族。乞令即日宰相于南宫三品、两省给、舍以上,各举所知。若陛下素知其贤,自可登庸;若其未也,且令以本官权知政事。期岁之间,察其职业,若果能堪称,其官已高,则除平章事;未高,则稍更迁官,权知如故。若有不称,则罢其政事,责其举者。又,班行之中,有员无职者太半,乞量其才器,授以外任,试之于事,还则以旧官登叙,考其治状,能者进之,否者黜之。”又请:“令盗贼自相纠告,以其所告赀产之半赏之;或亲戚为之首,则论其徒侣而赦其所首者。如此,则盗不能聚矣。又,新郑乡村团为义营,各立将佐,一户为盗,累其一村;一户被盗,罪其一将。每有盗发,则鸣鼓举火,丁壮云集,盗少民多,无能脱者。由是邻县充斥而一境独清。请令他县皆效之,亦止盗之一术也。又,累朝已来,屡下诏书,听民多种广耕,止输旧税,及其既种,则有司履亩而增之,故民皆疑惧而田不加辟。夫为政之先,莫如敦信,信苟著矣,则田无不广,田广则谷多,谷多则藏之民犹藏之官也。”又言:“陛下南征江、淮,一举而得八州,再驾而平寿春,威灵所加,前无强敌。今以众击寡,以治伐乱,势无不克。但行之贵速,则彼民免俘馘之灾,此民息转输之困矣。”帝览而善之。俨,仪之弟也。

窦俨,字彦明,中牟(今河南中牟)人。他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是后周时期一位有影响力的官员。

窦俨向后周世宗建议制定《大周通礼》,并讨论古代礼仪和钟律。《大周通礼》旨在通过规范国家礼仪来巩固政权,而窦俨还提出了选拔人才的重要性,主张“择人之重,莫先宰相”,认为宰相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政治才能。

窦俨指出,治理国家需要从选拔官员开始,强调宰相的选任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他认为宰相不仅要有道德品质,还应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他还建议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审查官员的资格和能力,确保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

窦俨建议,对于那些未能达到预期表现的官员,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调整。他提倡对不合格的官员进行问责,以激励官员们更加努力地工作。

在处理地方政务方面,窦俨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意见。他认为地方官员的职责不仅仅是执行上级的命令,还需要关注民生问题,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他还提倡加强地方政府的建设,提高行政效率,使地方政府更好地服务于当地民众。

窦俨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应当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人才。他还提倡将教育与政治结合起来,培养具有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人才。

窦俨在处理外交事务上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智慧。他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避免战争的发生。他认为通过外交手段可以增进国与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窦俨在任职期间,注重与各阶层人士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他还倡导建立良好的政商关系,鼓励商人参与国家建设,共同发展经济。

窦俨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的建议和主张对于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的关于选拔人才、加强教育以及处理好地方政务等方面的建议,都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