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金炉禁漏移,月轮初照万年枝。
造舟已似文王事,卜世应同八百期。

《纳后夕侍宴又三绝其二》是唐代诗人徐铉的作品,下面将一一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1. 银烛金炉禁漏移
  • 注释:这里的“银烛”和“金炉”形容宴会中的奢华与精致,而“禁漏”则意味着时间的控制,暗示着宴会的盛大和仪式感。
  • 赏析:通过使用“银烛金炉”这一极具视觉和触觉冲击力的意象,诗人不仅描绘了宴会中富丽堂皇的装饰,也体现了参与者对于此次宴会的重视和期待。而“禁漏”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仪式感,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庄重而神秘。
  1. 月轮初照万年枝
  • 注释:这里的“月轮”指的是月亮,而“万年枝”则暗指宫殿或者王权的象征——树,常用于比喻帝王之位或国家之基。
  • 赏析:诗人以自然景物作为隐喻,将月亮的光芒投射在万年枝上,象征着王权的永恒与尊贵。这样的描绘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也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君主的崇高地位。
  1. 造舟已似文王事
  • 注释:“造舟”可能是指建造船只,而“文王事”则指的是周文王时期的丰功伟业。这里的“已似”表示相似度,强调了两者之间的关联。
  • 赏析:通过将宴会的场景与周文王的历史功绩相提并论,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宴会成功举办的喜悦,也借古喻今,暗示这次宴会的成功将会为国家带来长远的利益和荣耀。
  1. 卜世应同八百期
  • 注释:这里的“卜世”可能是指对未来的预测或期望,“八百期”则是古代的一种时间计量单位,代表长久的时间。
  • 赏析:诗句中的“应”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应该、应当的意思,而“八百期”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意在表达宴会的重要性和持久的影响力。这样的表述既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展示了作者对于宴会成功的美好祝愿。

通过对《纳后夕侍宴又三绝其二》的逐句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徐铉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以及他如何巧妙地运用诗词来传达他的思想和情感。同时,通过对这首诗词的理解,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唐代文化的深厚和丰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