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尊翠勺,约秋风、一醉小楼先月。
谁取宝奁奔帝所,深锁玉华宫阙。
老桂香寒,疏桐云重,生怕金蛇掣。
那知天柱,一峰别与天接。
我欲飞佩重游,寘之衣袖,照我襟怀雪。
玉斧难藏修月手,待做明宵清绝。
天地无尘,山河有影,了不遗毫发。
举杯相属,唤谁笺与天说。

【注释】

八月十四,小集郑子重帅参先月楼。是夕无月和朱希真插天翠柳词韵

绿尊翠勺,约秋风、一醉小楼先月。

谁取宝奁奔帝所,深锁玉华宫阙。

老桂香寒,疏桐云重,生怕金蛇掣。

那知天柱,一峰别与天接。

我欲飞佩重游,寘之衣袖,照我襟怀雪。

玉斧难藏修月手,待做明宵清绝。

天地无尘,山河有影,了不遗毫发。

举杯相属,唤谁笺与天说。

【赏析】

《酹江月》是宋代文学家辛稼轩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八月间。当时作者在江西上饶任提刑司干办公事兼管内劝农事。此词以“酹江月”为题,写中秋赏月饮酒之乐。词中借酒浇愁,抒写了对故国山川风物的无限眷恋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全词意境雄浑,气势豪迈,格调高昂。

起二句,点出地点、时间及人物。郑子重,字德卿,号参先。曾为浙西提刑司干办公事,时辛稼轩正在浙西任上。《酹江月》一词即作于此地。

三至六句,写秋夜赏月情景,暗寓伤春之情。这几句写景很美,用典也很恰当。

“老桂”,即“丹桂”,传说嫦娥奔月后,在月宫里种下两树桂树,一株长向月宫,一株生在人间。这里指桂树。“深锁玉华宫阙”:深锁玉华宫,即指嫦娥幽居之所。“帝所”,指月宫。“玉华”,月名,亦称瑶台、广寒宫等。相传月中有桂树,故称。“天柱”,指月中高耸的桂树,也指月中的蟾蜍,因传说月中有蟾蜍,其形如兔,白昼腾空而起,夜间则伏于石上,这就是所谓的“天狗”。

“我欲飞佩重游”,即我欲乘风再游的意思。“寘之衣袖”,意谓把玉佩系在袖里带回去。“玉佩”代指自己。据《拾遗记》载:汉武帝时,王母娘娘赐给赤松子“还丹九转灵符”,赤松子将之藏在玉佩里,后随赤松子升天而去。“玉斧难藏修月手”,意思是说:要想把月亮修好是很难的。“修月”,指修复月蚀。据史书记载:东汉永平年间,日食五日后复圆;唐元和元年,日食七日后复圆;宋建炎三年,日蚀三日复圆。但到南宋绍兴八年(1138),日食八日才复圆。而这次日食发生在八月十五日,正好是中秋节,所以词人感叹说:“待做明宵清绝。”

“天地无尘,山河有影,了不遗毫发”,这几句写中秋赏月的壮丽景色,境界阔大,气象恢宏。“天地无尘”,即天空万里无云,明月皎皎。“山河有影”,就是月光映在江河湖泊之中也有倒影。“不遗毫发”,意谓毫发不差。

“举杯相属,唤谁笺与天说”,即举杯共酌,呼唤谁替天诉说自己的苦衷。“笺”是古代写字用的薄纸,引申为写信。

这首词通过中秋赏月这一典型事件,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