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胆雄于金斗大,赤心坚比铁山高。
注释:比喻某人的胆量和决心像金色的宝斗那么巨大,像铁山峰那样坚定。
赏析:本句用金斗、铁山来形容人的性格或气节,突出了其坚毅不屈的品质。
青胆雄于金斗大,赤心坚比铁山高。
注释:比喻某人的胆量和决心像金色的宝斗那么巨大,像铁山峰那样坚定。
赏析:本句用金斗、铁山来形容人的性格或气节,突出了其坚毅不屈的品质。
诗句原文: 身在江城抑何暮,心游魏阙不崇朝。 注释翻译: - 身在江城:身临其境,处于江城的情境之中。 - 抑何暮:为什么到了傍晚? - 心游魏阙:心里想象着京城的宫殿。 - 不崇朝:并不需要很长时间。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来表达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身在江城"描绘了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所处的环境,"抑何暮"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转的感慨
【注释】垣墉:城墙。角占:占据。楼台近:指靠近城墙的高楼。城郭心:指城内,即“城郭”的中心部位。洞府:指佛寺、道观等宗教场所。 【赏析】此诗写诗人对城郭内深藏的佛寺、道观等宗教圣地的仰慕之情。诗中以城墙为背景,把佛寺、道观比喻成楼台,形象地写出了它们深藏于城中的特点
宋代诗人方维,是北宋末年的知名诗人,以其精湛的诗艺和深刻的文学造诣著称。 方维,字仲贤(一作仲贤),莆田(今属福建)人,出生于北宋时期,其生平主要活动在宋哲宗、宋徽宗两朝,具体时间大约在公元1094年到1130年之间。他的诗歌作品收录于《全宋诗》,这显示了他在宋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方维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对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的深刻描绘上。通过他的诗作
注释 推妙手:推,推崇。妙手,高明的书法或绘画才能。 使君心:使君,指诗人的朋友王徽之。使君心,即王徽之的心。 赏析 《观崇德寺》一诗,是作者在宣城(今属安徽)游览崇德寺时写的。诗中赞美了王徽之书法的精妙高超,并表达了对朋友人品的高洁清雅的赞赏。 第一句“借问城中推妙手,谁能写得使君心”,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这里用了一个“推”字,表明王徽之的书法非同一般。而一个“谁”字又使人感到疑问
【注释】: 1. 句其二:指这首诗的第二句。 2. 微波:水波荡漾的样子,这里指水面上泛着的光粼粼的水波。 3. 晴墩:晴好的山包或小岛。 4. 悬壁:高高的峭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首句“微波荡晴墩,倒影动悬壁”,写的是阳光下的水面,水波荡漾,映照着晴好的山包,使得山峰的影子在水面上晃动。 次句“风来帆去浪花飞”,风吹来时,船上的帆被吹得翻飞起来
注释1:长驱:指笔力强劲。浑无碍:毫无阻遏。 注释2:春蚕:比喻写作时像春蚕一样辛勤,吃食桑叶。 赏析:首句是写诗人挥笔如风,笔势强健有力,没有一点阻碍,好像能横扫一切障碍。次句则以春蚕喻写作的艰辛。春天蚕儿在桑叶上吐丝作茧,不停地吃着桑叶,最后化成飞蛾,死去了。这是为了养蚕吐丝作茧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作者以“春蚕”、“食叶声”来比喻自己写作的辛劳,表达了对写作劳动的珍视与尊重
诗句原文: 身在江城抑何暮,心游魏阙不崇朝。 注释翻译: - 身在江城:身临其境,处于江城的情境之中。 - 抑何暮:为什么到了傍晚? - 心游魏阙:心里想象着京城的宫殿。 - 不崇朝:并不需要很长时间。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来表达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身在江城"描绘了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和所处的环境,"抑何暮"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转的感慨
【注释】垣墉:城墙。角占:占据。楼台近:指靠近城墙的高楼。城郭心:指城内,即“城郭”的中心部位。洞府:指佛寺、道观等宗教场所。 【赏析】此诗写诗人对城郭内深藏的佛寺、道观等宗教圣地的仰慕之情。诗中以城墙为背景,把佛寺、道观比喻成楼台,形象地写出了它们深藏于城中的特点
【注解】 百丈漈:位于浙江省天台县赤城山,因高百丈而得名,是天台山第一大瀑布。 断崖:陡峭的山崖。 撞舂:形容声音巨大而急促。此指山崖撞击的声音。 未近先看气象雄:在没有走近瀑布之前就能感受到它的雄伟壮观。 万壑:无数的山谷。 雷隐隐:雷声时隐时现。 雨蒙蒙:细雨密布的景象。 【赏析】 《题百丈瀑》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百丈瀑布飞溅而下的壮美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