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对芳樽常感慨,今同华发半萧疏。
唐家一代成青史,汉殿多年诵子虚。
丹凤春裁西掖诏,白麻夜草北门书。
几时却奉承明谒,玉蕊花边并直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其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盼。下面是逐句解释:

  1. 昔对芳樽常感慨,今同华发半萧疏:
  • 昔对芳樽:昔日对着酒杯。
  • 常感慨:经常感到感慨。
  • 今同华发:现在头发已经花白。
  • 半萧疏:一半萧瑟、稀疏。

注释:诗人以前在饮酒时常常有感而发,但现在头发已经花白,岁月匆匆,不禁有些萧索。

  1. 唐家一代成青史,汉殿多年诵子虚:
  • 唐家一代:唐朝家族。
  • 子虚:汉代的《子虚赋》,一篇著名的辞赋。
  • 成青史:记录在历史上成为佳话。

注释:唐代家族经历了许多事情,最终在史书上留下了美好的篇章,而汉代的《子虚赋》也流传至今。

  1. 丹凤春裁西掖诏,白麻夜草北门书:
  • 丹凤春裁:春天的凤凰图案被裁剪下来。
  • 西掖诏:古代皇帝在西边的宫殿发布的诏书。
  • 白麻夜草:夜晚起草的白色麻纸文书。

注释:春天的凤凰图案被裁剪出来,用来装饰西宫的诏令;夜晚起草的白色麻纸文书也被送到了北门。

  1. 几时却奉承明谒,玉蕊花边并直庐:
  • 几时:什么时候。
  • 却奉承明谒:再次去朝见皇上。
  • 玉蕊花边:比喻清正廉洁,如玉蕊般的纯洁。
  • 并直庐:一起住在官署的宿舍里。

注释:何时能够再次去朝见皇上,享受那种像玉蕊花一样的纯洁生活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中运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如唐代的《子虚赋》和汉代的凤凰图案,以及夜晚起草文书的场景,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清正廉洁生活的向往,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品格,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理想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