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掖新书换使符,春晴红旆照行舻。
曾持白简风何厉,更伏青规论益孤。
月露清吟应到骨,江山别梦欲成图。
闻教双鹤先归去,还到辽城似旧无。
王珪的《又寄公仪四首 其一》是一首蕴含深远意境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 紫掖新书换使符:
- 紫掖:指皇宫中的禁地,此处指代皇帝所在的宫禁。
- 新书:可能指的是皇帝颁布的新法令或诏书。
- 换使符:古代使者出行时,需要持有皇帝所颁发的使节凭证,称为“使符”。这里可能是指使者更换了新的使符。
- 春晴红旆照行舻:
- 春晴:描绘了一个晴朗的春日景象。
- 红旆:红色旗子,古代用于指挥交通或军队。
- 行舻:古代船只行驶时,船头的部分称为“行”,船尾的部分称为“舻”。这里的“行舻”可能是指船队在行进中的景象。
- 曾持白简风何厉:
- 白简:一种书写有文字的竹简,可能是官员们使用的文书工具。
- 持白简:手持白简,这里可能是指官员们持简宣读圣旨或政令。
- 风何厉:形容官员们宣读圣旨时的态度严肃,如同狂风一般。
- 更伏青蒲论益孤:
- 更伏青蒲:青蒲,一种草本植物,古人认为其具有净化空气的功能。更伏青蒲,可能是指人们伏案读书的场景,象征着勤奋学习。
- 论益孤:论,讨论;益,增益;孤,孤独。这里可能是指人们在讨论政事时,见解独特,能够独树一帜。
- 月露清吟应到骨:
- 月露:月光和露水,通常被用来象征清冷而纯净的环境。
- 清吟:清幽的吟诵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深夜吟诗的情景。
- 应到骨:形容吟诵之声悠扬动听,能够深入人心,触动人的骨髓。
- 江山别梦欲成图:
- 江山:指美丽的自然景观或国家领土。
- 别梦:离别的梦想,可能是指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欲成图:想要画出或者描绘出眼前的美景,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 闻教双鹤先归去:
- 闻教:听到消息;教,教导、命令;双鹤,指两只仙鹤。
- 先归去:表示提前离开,可能是接到了关于仙鹤的指令,要它们提前归来。
- 还到辽城似旧无:
- 还到辽城:回到辽城,即诗人曾经居住或任职的地方。
- 似旧无:似乎与过去一样,但实际已经不同,可能是指诗人对故乡的变迁感到感慨。
王珪的《又寄公仪四首 其一》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它还是一次对政治、社会和文化现象的深刻反思。通过细致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文学世界,让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