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匠铁手风运斤,一挟刃入千山髡。
明堂有在不见用,此为失地犹济人。
西潴巨泽江海通,狞风撼地波撑空。
当道独能支地险,更东安得与天穷。
莫比垂天绅,莫比跨地带。
渴龙枯死乾无鳞,绝海失舟踏鲸背。
秦帝东游逐仙迹,累重肉多飞未得。
三洲水隔不到山,借得紫虹千万尺。
平时尘土埋英雄,吾亦弃剑来游东。
欲观水尽朝宗海,安得身乘破浪风。
为约他年可归处,频倚栏干不思去。
季鹰范蠡不足奇,待我为名千古归。
王令的《吴江长桥》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历史典故的引用,反映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老匠铁手风运斤,一挟刃入千山髡:描述了老工匠手持工具深入山脉,削去山头的景象。这里的“老匠”象征着经验丰富的老者,而“铁手”则形容其手法之熟练,如铁般坚韧。”一挟刃入千山髡”形象地描绘了这位老工匠如何用他的技艺在千山中开道,如同用一把利刃劈开山峰一般。
明堂有在不见用,此为失地犹济人:明堂作为古代帝王议事的场所,虽存在却未被使用。这里的“失地犹济人”比喻虽然失去利用价值,但依然能发挥其作用或意义。
西潴巨泽江海通,狞风撼地波撑空:描述了西边巨大的湖泊与江海相连,狂风吹过湖面,掀起巨大波浪的场景。这里通过“狞风”“撼地”“波撑空”等词,生动描绘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壮观。
当道独能支地险,更东安得与天穷:强调在某个地方独自支撑着危险,而在另一个方向又无法与之匹敌。这里的“地险”“与天穷”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无奈与抗争。
莫比垂天绅,莫比跨地带: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两个疑问,一是是否有能够比肩天空的旗帜(垂天绅),二是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横跨大地。这两个问题都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状态的追求和现实的无奈。
渴龙枯死乾无鳞,绝海失舟踏鲸背:以渴龙枯死后没有鳞片,以及绝海失舟踏鲸背的意象,象征那些曾经辉煌却最终失败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秦帝东游逐仙迹,累重肉多飞未得:秦朝皇帝东游求仙的故事,以及自己因为负重累累而未能追随的无奈,反映出诗人对于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
三洲水隔不到山,借得紫虹千万尺:描述三洲之间隔着水路,难以到达的情境,但仍然借用紫虹的力量,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越障碍、追求梦想的精神。
平时尘土埋英雄,吾亦弃剑来游东:平日尘埃之下,英雄人物被埋没,诗人也放下武器,来到东方寻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欲观水尽朝宗海,安得身乘破浪风:想要看到水流尽数流向大海,但却无法凭借自己的身体乘风破浪。这里的“水尽朝宗海”象征了理想抱负的广阔无边,而“身乘破浪风”则是诗人对于实现理想的渴望与挣扎。
为约他年可归处,频倚栏干不思去:诗人对未来有所期待,希望能够在某个时间点回到这个地方,但同时也表现出对于当前生活的留恋与不舍。
季鹰范蠡不足奇,待我为名千古归:季鹰和范蠡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贤人,他们的事迹让诗人感到自豪,并表示自己也会像他们一样留下不朽名声。
王令的《吴江长桥》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理想和历史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于生活态度、价值追求和个人命运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