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忽乎,不可以为,其又奚为。
离娄之精,夜何有于明。
瞽旷之耳,聋者亦有尔。
束王良之手兮,后车载之。
前行险以既覆兮,后逐逐其犹来。
虽目盼而心骇兮,顾其能之安施。
委墨绳以听人兮,虽班输亦奚以为。
【注释】
于忽乎,不可以为,其又奚为。
离娄之精,夜何有于明。
瞽旷之耳,聋者亦有尔。
束王良之手兮,后车载之。
前行险以既覆兮,后逐逐其犹来。
虽目盼而心骇兮,顾其能之安施。
委墨绳以听人兮,虽班输亦奚以为。
【赏析】
此诗是一篇讽刺作品,诗人通过一系列寓言故事的叙述,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揭露和鞭挞。全诗采用寓言的形式,通过描写一些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人通过“于忽乎,不可以为,其又奚为”这一反问句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这里的“于忽乎”指的是盲目追求名利的人,他们自以为了不起,但实际上却无所作为。诗人用“不可以为,其又奚为”来讽刺这些人的行为,表明他们的虚伪和无能。
诗人通过对“离娄之精,夜何有于明”以及“瞽旷之耳,聋者亦有尔”的描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中一些人的愚昧和无知。这里引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离娄之精和瞽旷之耳的形象,来比喻那些盲目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失望情绪。
诗人通过“束王良之手兮,后车载之”和“前行险以既覆兮,后逐逐其犹来”的描写,描绘了社会中一些贪婪之人的丑态。这里用王良和马的故事来比喻那些善于投机取巧、追逐名利的人。诗人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讽刺,表达了对他们行为的鄙视和谴责。
诗人通过对“虽目盼而心骇兮,顾其能之安施”的描写,表达了对那些心怀叵测、善于欺骗的人的愤怒之情。这里用目盼心骇来形容那些表面上装作关心他人实则心怀鬼胎的人。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揭露了这些人的真实面目和险恶用心。
诗人通过对“委墨绳以听人兮,虽班输亦奚以为”的描写,表达了对那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盲目追随他人意见的人的批判。这里用墨绳来比喻客观事实或真理,而班输则是指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社会中一些人盲目跟风、缺乏独立思考精神的不满和批评。
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寓言故事,揭露了社会中的一些弊病和问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诗人在诗歌形式上采用了自由体的形式,使得诗歌语言更加灵活多变、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