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入雕槛,百卉无不花。
一经造化手,各若矜春华。
主人最好事,护养从萌芽。
浇灌与封植,恩光无等差。
其间一本尤所喜,欲售千金贵无比。
君不见洛阳好事丞相家,曾剪姚黄贡天子。

【注释】:

  1. 投座主张子猷:指东晋名士张玄,他曾向谢安推荐谢客。谢家子弟以风流潇洒、雅爱山水闻名遐迩。谢安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建别墅,名之曰“东山”,谢客常去游玩。谢安为相,有次在坐上,谢客便说:“今我与谢安同是人。”
  2. 东风:春风。入雕槛:进入雕花的栏杆中。形容景色明媚。雕栏:用彩绘装饰的栏杆。
  3. 百卉:各种花卉,这里指春天的花草树木。无不:没有不……的意思。
  4. 一经造化手:大自然创造了万物。经:经受,承受。造化:指天地、自然。
  5. 各若矜春华:每一片花草都好像在炫耀春天的美景一样。矜:夸耀,炫耀。
  6. 主人最好事:主人最喜爱的事情就是护养花草。主人: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好事:最喜欢做的事情。
  7. 护养从萌芽:保护、培育花草从幼苗开始,就像对待婴儿一样。
  8. 浇灌与封植:浇水和培土施肥,使花草生长茁壮。封:覆盖,栽培。
  9. 恩光无等差:恩惠的阳光没有差别,对每株花草都一样照顾。
  10. 其间一本尤所喜:其中一株特别被主人喜欢。一本:一株。尤:特别。
  11. 欲售千金贵无比:想要把它卖出很高的价钱,因为它极其珍贵。
  12. 洛阳好事丞相家:出自《洛阳伽蓝记》,洛阳城西有一座寺院叫龙门石窟寺,是北魏皇室贵族的陵墓所在地,当时是政治中心。
  13. 曾剪姚黄贡天子:有一次,洛阳的一个好事之人剪取了姚黄牡丹献给皇帝作为贡品。姚黄:一种牡丹。
  14. 丞相家:指当时的权臣桓温,他是前秦皇苻坚的弟弟,东晋时期曾任大将军,权势很大。
  15. 君不见:你看,你难道没看见。
  16. 洛阳:洛阳是当时的国都。
  17. 好事:爱好美事的人,此处借指南朝的权臣桓温。
  18. 曾剪姚黄贡天子:桓温曾经将姚黄牡丹进献给南朝皇帝。贡品:献给朝廷的物品。
  19. 剪:剪切。
  20. 君不见洛阳好事丞相家:意思是你难道没看见那些喜欢做坏事的人,像桓温那样,将姚黄牡丹进献给了南朝皇帝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赞美洛阳富贵人家的牡丹,来抒发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全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与艺术性。
    第一句“投座主张子猷”交代了这首诗的主题——赞颂洛阳富贵人家的牡丹。这里的“投座”可以理解为“倾心于”,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而“主张子猷”则是指东晋宰相谢安之子谢客,他以风雅之才、清高脱俗著称于世,与东晋名士张玄交往甚密。谢客曾向谢安推荐过张玄,因此后人称他为“东山”。
    第二句“东风入雕槛”,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这里的“东风”指的是温暖的春风,它吹进了精美的雕花栏杆中,使得整个园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百卉无不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之情。他认为大自然赋予了万物生命,使得它们都能够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这是多么令人欣慰啊!
    第三句“一经造化手”,则进一步强调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神奇之处。它能够创造出如此美妙的景色,让人们为之倾倒、为之陶醉。而“各若矜春华”则进一步描绘了每一朵花儿都在炫耀自己的美丽,仿佛在向世界宣告它们的骄傲与自信。
    第四句“主人最好事”,则是对主人的赞美。他认为主人最喜爱的事情就是保护、培养这些花儿从幼苗开始,就像对待婴儿一样呵护备至。这种关爱之情让人感动,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主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第五、六两句“浇灌与封植”则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对花儿的精心照料。无论是浇水还是施肥,他都毫不吝啬地给予它们最好的照顾,让它们茁壮成长、绽放光彩。而“恩光无等差”则表达了他对每株花草都一样照顾的公平态度,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他的仁爱之心。
    最后两句“其间一本尤所喜,欲售千金贵无比”则揭示了这首诗的真正主题——赞颂洛阳富贵人家的牡丹。他们认为这些牡丹不仅美丽动人,更具有极高的价值,甚至有人愿意出高价购买,因为它们是如此珍贵、无法复制的存在。这种对美的极致追求和珍视之情让人深感震撼,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本诗以赞美洛阳富贵人家的牡丹为主题,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对主人的赞美以及对花儿的精心照料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它也传达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让人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好存在,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欣赏,就能够感受到那份来自大自然的恩赐和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