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书勋伐,州民颂乐康。
岂唯存柏椁,亦合葬桐乡。
黄壤千年恨,青山六里长。
空馀铃阁畔,寂寞菊花香。

翟使君挽歌 其二

国史书勋伐,州民颂乐康。
岂唯存柏椁,亦合葬桐乡。
黄壤千年恨,青山六里长。
空馀铃阁畔,寂寞菊花香。

注释

  1. 国史:国家的史书。
  2. 书勋伐:记录功勋和征战的历史。
  3. 州民:地方的民众。
  4. 颂乐康:歌颂安宁的生活。
  5. 柏椁:古代葬礼中使用的木制棺材。
  6. 桐乡:地名,位于今天的某地区。
  7. 黄壤:黄色的土地,指墓地。
  8. 千年恨:指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9. 青山:远处的山。
  10. 铃阁:古代的一种建筑,常用于埋葬。
  11. 菊香:菊花的香气,常用来象征高洁的品质。

赏析

《翟使君挽歌 其二》是一首哀悼逝者的诗歌。从字面上看,这首诗是对一位名叫翟使君的人的挽歌,表达了对其生平的赞美和哀悼之情。

诗的第一句“国史书勋伐”表明,这位翟使君在国家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荣誉。第二句“州民颂乐康”则进一步描绘了他在当地民众中的声望和影响力。这两联共同描绘了翟使君一生的辉煌成就。

诗人转向对逝者的悼念,“岂唯存柏椁,亦合葬桐乡。”这两句表达了对翟使君安息之地的选择,既选择了有他一生荣耀的墓地(柏椁),也选择了他的家乡——桐乡。这种选择不仅体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情,也显示了他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和对生命的尊重。

接下来的两句“黄壤千年恨,青山六里长”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无尽的思念和遗憾。黄壤象征着死亡和遗忘,而青山则代表着生命的永恒和希望。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生死,强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两句“空余铃阁畔,寂寞菊花香”则是对翟使君去世后的哀愁景象的描述。铃声、铃阁和菊花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氛围。这里的“寂寞菊花香”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逝者的无尽怀念和哀伤。

《翟使君挽歌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情和哲理的诗歌。它通过对逝者一生的回顾和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对亲友的深深哀思和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