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上论功使节临,奏书倾动士人林。
沙墀通籍沾新宠,泽国鸣弦试好音。
郭畔黄芦宜日晚,水边红橘与秋深。
君才八九吞云梦,应笑离骚向此吟。

【注释】

1.柘(zhe:)上:柘树上。论功:指论功行赏,赏赐功劳。使节:皇帝派去出使的官员。临:到。奏书:写文书向皇帝报告功绩。倾动:使感动。士人:这里指朝廷中大臣们。林:树林。

2.沙墀(chí:):宫庭内铺设沙石的地面。通籍:登记在册。沾新宠:获得新的恩宠。泽国:大泽湖。鸣弦:拉琴。试好音:演奏好的乐声。

3.郭畔(kuàn:):城郊。宜晚:适宜。黄芦:芦苇,水边。秋深:秋天已深。

4.君才八九:你才能出众。吞云梦:吞并云梦泽,即霸占云梦泽。云梦泽是楚地最大的湖泊,位于湖北江陵县附近。应笑:该笑。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夏秋之际,诗人送吴知景陵,有感而发作此诗。

“柘上论功使节临,奏书倾动士人林。”首联点题,交待了吴知景陵的背景。诗人从吴知景陵出发前,先为吴知景陵作了准备。“柘上”二字表明了吴知景陵所在的位置,也暗示了吴知景陵与柘上的某种关联。柘,即柘木,是一种坚硬的树木,古人常在柘木上制作乐器,如瑟、琴等。“论功使节临”,说明这是一位因论功受赏而来的使者。“奏书倾动士人林”,则是说这位使者来到士人中间,向士人汇报他的功劳,使得在场的士人们为之震惊和感动。

颔联“沙墀通籍沾新宠,泽国鸣弦试好音。”颈联“郭畔黄芦宜日晚,水边红橘与秋深。”尾联“君才八九吞云梦,应笑离骚向此吟。”这四组对仗工整的句子,一气呵成,表达了诗人对吴知景陵的赞美之情。“沙墀通籍”,意味着吴知景陵的地位崇高;“鸣弦试好音”,则暗示吴知景陵具有卓越的文化内涵。“郭畔黄芦宜日晚,水边红橘与秋深”。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夕阳下,郭畔的黄芦摇曳生姿;秋天里,水边的红橘色彩斑斓。这些自然景色与吴知景陵形成了和谐的画面。最后一句“君才八九吞云梦,应笑离骚向此吟”,则是诗人对吴知景陵的赞美之辞。他认为吴知景陵拥有着卓越的才华,足以与历史上的大贤相媲美。因此,他希望吴知景陵能够继续传承这份优秀,成为一代明君,为后世所敬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