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惆怅渚蒲纤,赤米何妨对白盐。
枯槁自怜还自许,长斋犹有舌根甜。
诗名:汪廷俊以诗送蒲笋次韵答三首 其三
少陵惆怅渚蒲纤,赤米何妨对白盐。
枯槁自怜还自许,长斋犹有舌根甜。
注释解析:
- 少陵惆怅:指诗人在看到细长而脆弱的蒲笋时,感到有些伤感和失落,如同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因生活艰难而感慨万千。
- 渚蒲纤:指的是水边生长的细长的蒲笋。
- 赤米何妨:表示即使是普通的大米也可以用来烹饪食物,表达了一种随和的生活态度。
- 对白盐:形容食材简单,但依然能做出美味佳肴。
- 枯槁自怜:诗人对自己的处境感到凄凉和孤独,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自我安慰的态度。
- 长斋犹有舌根甜:即便不进食斋戒,也能品尝到食物带来的甘甜,比喻生活中虽然简朴,但内心仍充满喜悦。
翻译:
少陵先生在看着水边纤细柔弱的蒲笋时,心生惆怅之情。即使使用普通的大米也能烹饪出美味的菜肴。他对自己的处境感到凄凉,但也为自己能够保持乐观而自豪。尽管过着简单的生活,他依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蒲笋和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内心的丰富情感。从“少陵惆怅”、“枯槁自怜”可以看出,诗人虽然身处困境,却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既不抱怨也不放弃。而“长斋犹有舌根甜”则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斋戒期间,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注重精神修养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