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万里醉为乡,暮越朝燕不裹粮。
却怕醒来尘外出,千艘衔尾夜鸣榔。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读懂全诗,然后根据选项要求,分析、理解选项诗句并组织语言作答。

“昔人万里醉为乡,暮越朝燕不裹粮”,意思是:往日的人在千里之外把家乡当成醉乡,傍晚飞过的燕子也不需要携带干粮。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的家乡,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却怕醒来尘外出,千艘衔尾夜鸣榔”,意思是:担心一觉醒来,外面已是尘沙滚滚,千帆竞发,发出阵阵鸣榔声。此句以夸张手法,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答案】

译文:昔日有人从千里之外把家乡当成醉乡,傍晚飞过的燕子也不需要携带干粮。担心一觉醒来,外面已是尘沙滚滚

,千帆竞发,发出阵阵鸣榔声。注释:“昔人”即诗人自己。《后赤壁赋》中说:“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诗人自比为远行之人,所以自称“昔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客居他乡有感而发的。开头两句,诗人用两个典故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一个典故是

,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赵胜出使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并送美女给他,他坚决推辞不受。后来楚王派春申君带兵攻打赵

国救被围困的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只好让赵国百姓去当兵,并亲自到易水边为士兵们送行,并作《阳关三迭》。另一个典故

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庐山谣》)。可见诗人与楚狂人一样,都是怀才不遇。这两句话就是

诗人自喻。“暮越朝燕”出自《诗经·王风》中“日出东南隅,照我秦川中。秦川中,树木郁苍苍。兄弟二人出垂弧,公命召伯

,命彼逸父,命伊尹与胡曹,尚犹翼翼舞殷商,万舞洋洋兮。”意为夕阳落山,燕子归巢,这里指诗人的家乡在浙江上虞一带

。“不裹粮”出自《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意谓离家很远的人回家,要准备干粮。

三、四两联写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却怕”承上启下,写诗人担心醒来的时候,外面已经是尘土飞扬,船行得飞快。

“却怕”句化用屈原《离骚》中的“吾不忍为此态也”,意思是不忍心离开自己的故乡。“醒”“眠”相对应,写出了

“却怕”的深层含义。“尘外”指代“家乡”。尾联写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五、六句写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千艘”形容船只众多。“衔尾”即尾随其后。尾联的意思是:千艘船儿在夜晚

声音连绵不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