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窃清香下广寒,霜风染就粟肤丹。
须知叶叶苍圭色,花未开时自可观。

注释

  1. 谁窃清香:指谁偷取了这清香。
  2. 下广寒:降临广寒宫,即天上宫殿,这里借以形容香气浓郁。
  3. 霜风染就粟肤丹:霜风吹在皮肤上,如同用丹色染过一般。
  4. 知叶叶苍圭色:知道那叶子一片一片的绿色如同苍色的圭玉一般。
  5. 花未开时自可观:等到花朵还未开放时,自然能够看出它的美丽来。

译文

谁能偷取这清香到广寒宫?
当霜风吹拂,仿佛把皮肤染成了丹红。
要知道,每一片叶子都是绿色的圭玉,
等到花朵尚未开放时,自然能够欣赏到它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翠香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赞美。

第一句“谁窃清香下广寒”,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窃”字,形象地描绘出香气四溢,如同有人偷偷带走一般。这里的“广寒”不仅指代广寒宫,也暗喻着香气的纯净和高远。这种巧妙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了香气的神秘和诱人。

第二句“霜风染就粟肤丹”,进一步描绘了香气如何被霜风吹拂后,仿佛变成了丹红的颜色。这里的“粟肤丹”是一种颜色,而“霜风染就”则形象地表达了香气与自然的融合。这种颜色的描绘,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香气的美丽和独特。

第三句“须知叶叶苍圭色”,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叶子的绿色就如同圭玉一般。这里的“叶叶苍圭色”是对前两句的呼应,也是对香气的一种象征。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花未开时自可观”,则是诗人对于香气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等到花朵还未开放时,自然能够看出它的美丽来。这种看法虽然有些过于主观,但是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独特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翠香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诗人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让人读来如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的神奇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