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身如治玉,所贵无瑕疵。
玉美不愿市,身修岂求知。
人生为糊口,乃尔敛板趋。
渐失两鬓青,莫浣双袖缁。
勿用怀不平,弦急声易悲。

【注释】:

  1. 治身如治玉:治理自己的身心就像磨治玉石一样,比喻要严格要求自己。
  2. 所贵无瑕疵:最重要的就是没有缺点和污点。
  3. 玉美不愿市:指玉虽然很美,但不愿被拿去出售,比喻不追求物质利益,保持清高。
  4. 身修岂求知:身体修养好了,就不追求知识了,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5. 人生为糊口:人活着就是为了生活,为了生计。
  6. 乃尔敛板趋:因此只能收敛起自己的锋芒,趋炎附势。
  7. 渐失两鬓青:渐渐失去了头发变白,指人的年华老去。
  8. 莫浣双袖缁(zī):不要洗涤双袖上的缁色,指的是世俗的烦恼和束缚。
  9. 勿用怀不平:不要怀着不满或怨恨的情绪。
  10. 弦急声易悲:弦绷得太紧就容易发出哀怨的声音,形容情绪压抑,容易悲伤。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自我修养与处世态度的诗。首联“治身如治玉,所贵无瑕疵”,诗人以玉比自身,强调修身要像磨治玉石一样严格,而最关键的是要无瑕疵、无缺点。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尘世名利的追求并不热衷,而是更注重内心的修为与平静,“玉美不愿市,身修岂求知”,这两句体现了诗人超脱物欲、保持清高的志向和情操。

第二联进一步展开这种思想,“人生为糊口,乃尔敛板趋”,意味着人们活着是为了谋生,不得不收敛起自己的锋芒,变得圆滑、迎合他人,以获取生存的空间和机会。

第三联转折到人生的无奈,“渐失两鬓青,莫浣双袖缁”,诗人感叹岁月无情,自己的头发慢慢变白,双袖也被世俗的烦恼和束缚染上了缁色,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世俗压力的感慨。

诗人在结尾部分呼吁不要怀揣不平之气,因为弦绷得太紧容易哀怨,这里隐含了对人心应保持平和,不应过于敏感和执着于个人得失的思考。整首诗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道德、情感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