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色高人之洁,虬髭烈士之刚。
可与此君鼎立,偃然傲睨冰霜。

【注释】: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岁寒,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候。

玉色高人之洁(比喻人):形容人的人品高尚纯洁。

虬髭(qiú shì)烈士之刚(比喻人有英雄豪壮之气):形容人的品格刚直。虬(qiú)胡须,多曲折盘旋,故称。烈士:指英勇的人。

此君:指徐参议的画。

鼎(dǐng):古代的一种礼器。这里指徐参议的画,可与玉比美。

偃然傲睨冰霜(yǎn rán ào nì bīng shuāng):形容徐参议的画气韵生动,神态自若,不受世俗的污染。傲睨:斜眼看。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徐参议画的松、竹、梅三物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英武的风姿,并把画中的松、竹、梅人格化,赞颂了它们不畏严寒的精神,同时表达了诗人自己坚贞不屈的高洁品格和不随俗浮沉的志向。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堪称咏物抒怀之作。

首句写画中人物形象。“玉色”,比喻人的人品;“高人之洁”,“高”是形容词,“洁”是名词,二者连用,是说人品高尚纯洁。“虬髭”,即曲眉,形容人有英雄豪壮之气;“烈士之刚”,即刚毅,形容人有英雄豪壮之气。这两句是说画中的人物品格高雅纯洁,刚强勇武。

次句紧承首联,写画中人物的气韵。“可与此君鼎立”,鼎立,比喻三者地位相等。“偃然傲睨”,是说画中松、竹、梅在严寒之中依然挺拔苍劲,傲视群芳,神态自然而不造作,显得十分高贵而又从容不迫。

末句点题。诗人赞美徐参议的画作,其精神气质令人钦服。松之苍翠、竹之潇洒、梅之傲岸,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画面上,仿佛可以听到它们的呼吸声和脚步声。而画中所表现的那种凛然正气,也使作者肃然起敬,心向往之。

这首诗以松、竹、梅为题材,赞美徐参议画中这三物品格高雅纯洁,刚强勇武,在严寒之中依然昂首挺立,傲视群雄。诗人对徐参议画赞不绝口,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坚贞不屈的高洁品格和不随俗浮沉的志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