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可有无水,风能奔走沙。
蟠深鸣老䖦,飞倦落长鸦。
地有湘头尾,山无楚正斜。
人间与天上,何处碍浮槎。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时,首先明确题目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最后写出自己的理解感受。然后根据全诗内容分析其意境、思想主旨、情感以及艺术手法等。注意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整首诗进行分析。

本诗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七言绝句,诗人借写景抒发了对历史的无限感慨。

“云可有无水,风能奔走沙”两句写洞庭湖之宽广。“云”与“风”,是大自然中常见的气象现象,它们在洞庭湖上变幻莫测,无拘无束地自由活动,仿佛是自然界的主宰者。“蟠深”、“奔走”,表现了云与风的恣意任性;“鸣老䖦”、“飞倦落长鸦”则是云与风的随意所至。这两句运用拟人化写法,以云与风来描绘洞庭湖水波浩渺、风平浪静的景象,表现出洞庭湖的壮阔气势。

“地有湘头尾,山无楚正斜。”两句描写了洞庭湖周边的地理位置。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说洞庭湖周围有湖南、湖北两省,其中湖南简称“湘”,湖北省古称“楚”,而“楚”字又正好是“正”的意思。所以这句诗实际上是说湖南湖北都位于洞庭湖的“头”,而楚国则位于洞庭湖的“尾”。这样写既交代了洞庭湖周围的地理关系,也暗示了楚国的兴衰。

“人间与天上,何处碍浮槎?”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的感慨。“人间”与“天上”,“何”与“处”,都是强调空间距离的词语,这里用来表达作者对楚国兴衰无常命运的感叹;“碍”字则表明了作者对于历史变迁的无奈之情。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兴亡的思考,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答案】

过洞庭

云可有无水,风能奔走沙。

蟠深鸣老䖦,飞倦落长鸦。

地有湘头尾,山无楚正斜。

人间与天上,何处碍浮槎?

译文:

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水流一样流动,地上的风吹起来好像沙石在奔跑。

洞庭湖里水鸟盘旋在湖底不肯离去,疲倦得落在湖边树上休息。

湖南湖北都是洞庭湖的一部分,楚国就是洞庭湖的尾部。

楚国曾经兴盛一时,如今却已衰落不堪。

洞庭湖是连接天地的通道,它没有阻碍过什么大物。

赏析:“云可有无水,风能奔走沙”两句写洞庭湖之宽广。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云、风拟人化成具有主体意识和行为能力的自然物,赋予它们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特性,使它们得以摆脱客观环境的限制和制约,充分显示了它们的强大和威严。“蟠深”、“奔走”表现了云与风的恣意任性;“鸣老䖦”、“飞倦落长鸦”则是云与风的随意所至。这两句运用拟人化写法,以云与风来描绘洞庭湖水波浩渺、风平浪静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超脱的艺术境界。

“地有湘头尾,山无楚正斜”两句描写了洞庭湖周边的地理位置。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说洞庭湖周围有湖南、湖北两省,其中湖南简称“湘”,湖北省古称“楚”,而“楚”字又正好是“正”的意思。所以这句诗实际上是说湖南湖北都位于洞庭湖的“头”,而楚国则位于洞庭湖的“尾”。这样写既交代了洞庭湖周围的地理关系,也暗示了楚国的兴衰。

“人间与天上,何处碍浮槎?”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的感慨。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兴亡的思考,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