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扬州蟹蛤尝,江乡鱼味亦相当。
自从南渡为生理,惭见东人说故乡。
出火麦团犹雪白,带浆米饭更鹅黄。
老人日日惟须此,长笑儿郎太楚伧。
【注释】
1、尝:尝新。2、北食:北方的粮食。3、儿女辈:子女辈分的人。4、仆:我。5、生长泽国:在水乡长大。6、扬州蟹蛤:指扬州的蟹和蛤蜊,是南方风味。7、江乡鱼味:指江南地区的鱼味。8、南渡:南宋高宗赵构从建炎南渡以后,定都临安(今杭州)。9、生理:谋生之道。10、东人:指北方的人民。11、楚伧:指南方人的口音,即南方口音。12、长笑:常笑。
【翻译】
老人曾经吃过北方的饭食,而他的子女辈分的人却难以超过芜湖地区,这里有许多美味的鱼。仆人在长江一带长大,不能没有这样的饭菜。
我不能去品尝扬州的蟹和蛤蜊,因为江南的鱼味也很相似。
自从我从南方迁居以来,感到惭愧地看到北方人说他们家乡的食物。
出火麦团还是像雪一般洁白,带浆米饭的颜色更像鹅黄。
老人每天只吃这些东西,他常常笑着说儿子们太笨拙了。
【赏析】
此词是一首记叙词,作者以自述口气写自己南渡后的饮食变化,抒发了对故乡生活的眷恋之情。
起句点明“尝”的内容——北方的饭食。次句点明“不能过”的原因——芜湖地区有许多美味的鱼。三、四句写“仆”在长江一带成长,所以无法不“须此”,也就是必须吃这些。五、六句写“仆”因长期在外,不能不思念故乡,因而有惭愧之感。结拍写自己每天只吃这些东西,而觉得儿子们太笨拙。
词人以自述口气写自己南渡后的饮食变化,抒发了对故乡生活的眷恋之情。起首两句点明“尝”的内容:北食;“儿女辈”则指子女辈分的人。三四句写“仆”在长江一带成长,因此无法不“须此”。五六句抒写自己因长期在外而怀念故乡,因此有惭愧之叹。末句写自己每天只吃这些东西,而觉得自己的儿子们太笨拙。全词语言平易自然,情感真挚深厚,表现了词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故土亲人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