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乌子,鱼乌子,相唤相挨擦风苇。
春莎渗子渐成鳞,的皪眼光入波底。
唼草芽,啑杨花,勃勃春沫吹春莎。
呜呼此友兮宜接迹,溪气溪香午犹湿。
【注释】
鱼乌子:这里指的是鸳鸯鸟。鱼,指鸳鸯的雄鸟;乌,指鸳鸯的雌鸟。它们互相呼唤,相互依偎,在芦苇中栖息。相唤相挨擦风苇:鸳鸯鸟经常相互呼唤着,互相依偎着,在风中的芦苇丛中栖息。相唤相挨:互相呼唤和依偎。擦风苇:在风中的芦苇丛中栖息。
春莎渗子渐成鳞:春天里,细嫩的莎草芽儿渐渐长成了鱼鳞状的东西。
的皪眼光入波底:明亮的眼睛仿佛能透过水底,看透水面以下的世界。的皪:明亮的样子。
唼草芽,啑杨花:吃着嫩绿色的莎草芽儿,吃着飘落的杨花。
勃勃春沫吹春莎:春风拂动,吹动着春天的气息,也吹动着莎草芽儿。
呜呼此友兮宜接迹,溪气溪香午犹湿:可惜啊,这样的朋友应该珍惜,中午时分,溪边的空气中还弥漫着清新的香气!
【赏析】
这是一首写鸳鸯的诗。鸳鸯鸟双双戏水,相唤互答是人们熟悉的景致。作者却别出心裁,把鸳鸯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情态,生动地描写了它们相亲相爱、相依为命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全诗以“鱼”字开篇,又以“鱼”字收尾,一咏一叹,结构严谨。
首联写鸳鸯鸟相依相恋,相互呼唤的情景,起兴点题。“相唤相挨擦风苇”,表现了鸳鸯对爱情坚贞不渝的精神;“春莎渗子渐成鳞”,形象描绘出鸳鸯戏水时的情景,富有诗意;而“的皪眼光入波底”,则写出了鸳鸯目光如炬,锐不可摧。这两句不仅描绘出了鸳鸯的形象,还写出了鸳鸯的爱情坚贞,令人敬佩。
颔联写鸳鸯鸟在春天里嬉戏的场景。“唼草芽,啑杨花”,形容鸳鸯吃着青青的草芽儿,啄食着飘舞的杨花,生机盎然。而“勃勃春沫吹春莎”则进一步描绘了鸳鸯戏水的欢快情景,仿佛是在用春风去吹拂着春天的气息。这两句不仅展现了鸳鸯的生活情趣,还描绘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颈联写鸳鸯鸟在阳光下悠闲自得的情景。“呜呼此友兮宜接迹”一句表达了作者对鸳鸯鸟的喜爱之情;“溪气溪香午犹湿”则写出了鸳鸯鸟身上的香气在中午时分依然浓郁,让人陶醉。这两句既写出了鸳鸯鸟的优雅姿态,又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羡慕之情。
尾联写鸳鸯鸟的珍贵,以及作者对于鸳鸯鸟的珍视之心。“宜接迹”三字道出了作者对鸳鸯鸟的喜爱之情;“午犹湿”则表明了鸳鸯鸟身上散发出的香气在太阳下仍然浓郁,令人陶醉。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对鸳鸯鸟的喜爱之情,又表达了自己对于它们的美好祝福。
整首诗以鸳鸯鸟为切入点,通过描绘它们的生活场景和动作,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