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在东林学夜禅,月中清响听风泉。
不须更作庐山梦,鱼鸟相忘二十年。
忆庐阜寄机上人
在东林学夜禅,月中清响听风泉。不须更作庐山梦,鱼鸟相忘二十年。
一、诗句释义
忆在东林学夜禅:此句表达了诗人在东林寺学习夜晚静坐冥想的经历。”忆”字引出了回忆,而”在东林”明确地点,”学夜禅”则描述了在夜晚进行的宗教修炼活动。
月中清响听风泉: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画面,月光下,听到泉水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意境。”月中”与”风泉”结合,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不须更作庐山梦:诗人表示不需要再去梦中寻求庐山的美好,暗示现实已经足够美好,无需再入梦境。”庐山梦”常用以象征虚幻或不切实际的梦想。
鱼鸟相忘二十年:此句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忘记了时间的流逝,鱼和鸟仿佛已经共同生活了二十年。这种境界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译文注释
忆:回忆,思念。
东林:指佛教寺庙,位于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
学夜禅:学习夜间的禅修,即禅宗修行中的夜间打坐。
月中:月亮之上,通常用来描述高远或神秘的地方。
清响:清澈的声音。
风泉:风中流动的水声。
不须更作庐山梦:不需要再去做一个关于庐山的梦。
鱼鸟相忘:鱼儿和鸟儿彼此忘却对方的存在。
三、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的回忆,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禅宗修行的领悟。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修行场景,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也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诗中的“鱼鸟相忘”一句更是点出了人与自然界万物的相互理解和融合,展现了一种理想的生态平衡观。
四、写作背景
《忆庐阜寄机上人》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根据王铚的生平事迹,可以推测这可能是他在庐山的一次修行体验后的感怀之作。庐山作为中国的名山之一,一直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王铚可能在此地经历了一段深刻的精神洗礼,因此留下了这首表达其内心感悟的诗歌。
王铚通过《忆庐阜寄机上人》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庐山的一次旅行的记录,更是对人生哲学的一种探索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