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岩矗空蒙,一水还葱茜。
寺从驯虎立,山作盘龙转。
嗟予千里来,适此十年愿。
初拿莲叶舟,误逐桃花片。
重携九节筇,上尽百结线。
阴崖滴翠寒,竹韵含风战。
树色争烟霏,泓甃靡旱暵。
载窥窣堵尖,平视苍狗变。
楼阁撑山光,城郭瞰波面。
未觉髀肉酸,先苦银海眩。
晚寻小溪曲,更得何山便。
平畴翠浪涌,返照金色现。
回首笑月亭,消息真已荐。
【注释】
九月六日:九月六日。航村,泛舟于村中水道。
舟人:船夫。不审:不知。误抵:错走。越:越过。二日:两天后。登:登上。因(yīn):因为。何山:指代地名,可能是今浙江余姚的南屏山。谩(màn)赋:随意吟咏。
千岩:许多的山峰。矗:直立。空蒙:云气笼罩。
一水:一条小河。葱茜:深绿色。
寺从驯虎立:寺庙依偎在驯服老虎的石壁旁边。
山作盘龙转:山形如同盘曲的巨龙。
嗟予:感叹我。千里来:形容长途跋涉而来。适此:来到此地。十年愿:有十年的愿望。
莲叶舟:荷叶做的小船。初拿:起初乘坐。误逐:错误地追赶。桃花片:飘落的桃花瓣。
重携:再次携带。九节筇(qióng):筇竹杖,用九节竹子做成。上尽百结线:用一百根绳子捆绑。
阴崖滴翠寒,竹韵含风战:山阴处滴水发出清翠的声音。竹韵:竹林中的风声。含风战:好像有风吹拂一样。
树色争烟霏,泓甃(zhòu)靡旱暵(hàn jūn):树上的树叶颜色争艳,好像被云雾遮住一样。泓甃:井台,也指深沟。靡旱暵:没有干旱的迹象。
载窥窣堵尖,平视苍狗变:载(zǎi)看着耸立着的塔尖,平视着变化无常的山形。苍狗变:青犬变化的样子。
楼阁撑山光,城郭瞰波面:楼台亭阁把山峰的影子都撑起,城墙和护城河倒映在水面上。
未觉髀肉酸,先苦银海眩:还没有觉得腿部肌肉酸痛,却已经感到了像大海一样的眩晕。
晚寻小溪曲,更得何山便:晚上沿着小溪寻找曲折的地方,更加领略到何山的美妙风光。
平畴(chóu)翠浪涌,返照金色现:田野里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夕阳反射出金色的光芒。
回首笑月亭,消息真已荐:回头望月亭,发现它已经被云雾遮蔽,这真是天意啊!消息:这里指云雾遮蔽。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作者在游览南屏山时即景抒情之作。首联点明泛舟之由,次联写山形似兽,三联写山势如龙,四联写舟过山巅,五联写山中景色,六联写山前城郭,七至八联写山顶风光,末联写山顶所见云遮月亭,并抒发感慨之词。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生动活泼,富有诗意。
首联写泛舟于村中水道,而船夫却不知其目的地。“不审”二字,写出了泛舟人的无知和茫然,为下面写山中景色张目。
颔联写山势如兽。“驯虎”二字,写出了山的险峻,也暗示了山中必有猛兽。“作盘龙转”,既形容山势如盘龙,又写出了山势的险急,可谓传神之笔。
颈联写山前城市景观。诗人登上山顶,远眺前方的城市,但见城池、河流皆入水中,无一点痕迹。一个“瞰”字,写出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远方的情景。
接下来写山顶之景。“未觉髀肉酸,先苦银海眩”,是说登山虽辛苦但很值得;而“晚寻小溪曲,还看何山便”,则表现出诗人的轻松愉快之情。
尾联写山顶所见云遮月亭。一个“笑”字,写出了诗人对美景的欣赏和喜悦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仕途坎坷的无奈与辛酸,表现了他乐观豁达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