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显权倾帝,穰侯势逼王。
群狐争伺夜,丹凤独鸣阳。
阊阖辞天仗,洋川佩郡章。
谁尝舒亶唾,有舌巧如簧。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写“石显”的权势;第二句写“穰侯”的权势;第三、四两句写狐群与丹凤的对比;第五、六句写阊阖辞天仗,洋川佩郡章,最后一句点出“谁尝舒亶唾,有舌巧如簧。”
【答案】
(1)《读庆元党人家乘其三》是宋末诗人郑思肖的作品。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南宋末元初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早年为太学生,因上书论朝政得失被黜,于是隐居不仕,以书画传之。
(2)“石显”,指汉成帝时大司马王根之子石显。石显曾专权于朝廷,故诗中用“权倾帝”比喻石显。
(3)“穰侯”,指秦昭襄王的舅父穰侯魏冉。穰侯封为相国,权势显赫,故诗中用“势逼王”比喻穰侯。
(4)“群狐争伺夜”,比喻小人结党营私、互相勾结的丑恶现象。“丹凤”,指凤凰。古人以为凤凰鸣叫,天下太平;而乌鸦鸣叫,则天下将乱。这里用以喻指朝政。
(5)“阊阖”,指宫门。古代天子出行,以羽葆为前导,谓之“阊阖”;皇帝登殿,又以黄屋为前导,谓之“阊阖”。这里用“辞天仗”,比喻高官显贵纷纷离去。
(6)“洋川”,指地名,泛指州郡。这里用“佩郡章”,指官员们纷纷离去。
赏析:
此诗写郑思肖对南宋灭亡后官场黑暗的不满。首句写石显的权势,以“权倾帝”暗喻当时奸臣当道的局面。次句写穰侯的权势,以“势逼王”暗喻当时奸臣当道的局面。接着两句写群狐争伺夜的丑恶现象以及丹凤独在阳的孤苦处境,以“争伺夜”和“独鸣阳”作强烈对比。最后两句写闾阖辞去,“洋川”离去。最后两句点出“谁尝舒亶唾,有舌巧如簧。”
这首诗以“谁尝舒亶唾,有舌巧如簧”收尾,语意双关,既表明了对那些贪赃枉法者的鄙视,也表达了自己宁愿忍受饥饿,也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