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三万六千顷,如今试吞无一毛。
目力未应论近远,泰山之本只秋毫。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这首诗的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逐句分析即可。

“乙丑中秋与山僧数辈自虎邱灵岩泛太湖登洞庭东山曰翠峰 望湖中群山高下出没如大圆镜见百千万亿青螺髻然瑰玮绝特盖入眼未之见恨风作不能过西山”,这是第一层。首联写自己与僧众在虎邱灵岩泛舟太湖,登上洞庭东山的翠峰,远眺湖中群山的千姿百态。“乙丑”是农历七月十五日,即中秋节;“虎丘”是苏州著名的园林风景区;“灵岩”指虎丘附近的石壁或洞穴等;“洞庭”指洞庭湖,这里泛指湖泊。诗人用“翠峰”“湖中”“群山高下出没”等词语写出了湖光山色的秀美。“目力未应论近远,泰山之本只秋毫”,这是第二层。诗人以泰山之小比喻自己的目力所及,以泰山之微喻自己所见之小,意在说明自己虽身居高位,但目光短浅,见识有限。

【答案】

译文:

八月十六日,我和几位僧人在虎丘游览灵岩,乘船来到洞庭东山的翠峰,远远地眺望着湖中众多山峰,有的像高高的圆镜

,有的像无数颗绿色的螺帽,非常神奇美妙。我不禁为这湖光山色而陶醉。然而我目力所及,只能看到这些美景中的一鳞一爪,

我不禁感到遗憾。因为天气不好,我没能登到西山去欣赏林屋洞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