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此十月,其数无极。
自十而百,千万及亿。
四百甲子,周而复始。
书考中书,汾阳之比。

【注释】

维:是。

十月:农历月份名,这里泛指一年中的某个月。

其数无极:它的数目没有尽头。

自十而百,千万及亿:从十开始到百、千、万、亿。

四百甲子,周而复始:用四组干支表示的六十个年份,循环不断。

书考中书:考查典籍中的内容。

汾阳:地名,今山西临汾。

比:同“辈”,同类。这里指同为帝王之臣。

【赏析】

《十月 其七》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借题发挥,运用丰富的历史典故,对封建时代科举取士制度作了辛辣的讽刺。全篇以“十月”为线索,纵横交错地展现了唐王朝三百年的兴衰史,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

首二句:“维此十月,其数无极。”诗人在开篇便指出了时间的概念——十月,并说明十月这个时间概念没有尽头,即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一直延续下去,无穷无尽。

三、四两句:“自十而百,千万及亿。”诗人进一步说明了时间的无限性,从十到百,再到千万亿,这一连串的数字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无穷无尽,仿佛在说,无论从哪个时间角度去观察,都只能看到数字的增长而看不到其结束。

五、六两句:“四百甲子,周而复始。”诗人继续展开联想,将时间的概念与天干地支结合起来进行描绘。“四百甲子”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周而复始”则是指这些节气循环不断、永无尽头。诗人通过这种巧妙的比喻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时间的无限性和永恒性的理解。

尾韵:“书考中书,汾阳之比。”最后两句诗人回到了主题上来,他提到要翻阅典籍来寻找答案。“汾阳之比”指的是汾阳王氏一门世代为官的荣耀。这里诗人用“汾阳之比”来形容自己的学问和能力,也表达了自己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

整首诗以时间为单位,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形象的比喻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封建时代科举取士制度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态度。同时,诗人也表现出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关切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