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此十月,可爱其日。
光华朝升,融温晏布。
熙熙小春,物态和豫。
清明在中,靡翳靡雾。
我公之政,莫不休燠。
衣服其和,悦我黎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十月 其三”:此指《七月》篇中的第三首《七月》。

维此十月,可爱其日:这是指农历八月的天气。维,通“唯”。可爱的是这十月里的太阳。

光华朝升,融温晏布:早晨,阳光照耀大地,温暖和煦。

熙熙小春,物态和豫:春天万物复苏,景象美好。

清明在中,靡翳靡雾:清明的气色充盈天地,没有云雾遮蔽。

我公之政,莫不休燠:您治理政事,总是使天下百姓感到温暖。

衣服其和,悦我黎庶:衣裳合体得当,使人感到愉快。

黎庶:老百姓。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的诗。《七月》为古代《诗经》中的一篇,主要描写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状况。这首诗通过描绘农事活动、衣着情况等来表现劳动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和谐的景象,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

第一句写十月,即农历八月。此时,天高气爽,秋高气爽,正是农事活动的好季节。

第二句写太阳升起的时间。“朝升”、“晏布”,说明这时太阳已经升到最高点,光芒四射了。

第三句写太阳的光芒照到了大地。“熙熙”形容阳光普照,万物生机勃勃;“小春”则是说春天刚刚结束,但大地依然生机勃勃。

第四句写天空的云彩。“靡翳”指云彩稀疏,看不见了;“靡雾”指雾气消散了。这里表现出晴朗的天气和良好的气候条件。

第五句写朝廷的政务。“政”指政治措施,“休”指停止或消失。这里说,你治理政务,总是让百姓感到温暖舒适。

第六句写衣服的情况。“衣”指衣服,“和”指适宜、合适,“悦”指使……高兴。衣服合体适宜,让人感到愉悦。

最后两句写百姓的感受。“我公”指国君,“我”是谦辞。“黎庶”是百姓的意思,即平民大众。

本诗通过对劳动人民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安定团结、社会和谐的美好世界,表现了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