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已起故将军,卧治何劳病使君。
冠带岂能忘旧俗,山河自亦恶妖氛。
羽书奏捷无留敌,舆地论封有策勋。
横槊赋诗非我事,车书会复见斯文。

【注释】

刘太保:指刘锜,南宋抗金名将。招抚:招安。淮北:指淮南东路地区。刘马军:刘锜的部属。屡奏捷:多次上报战报称捷。先声:指刘锜在战场上率先开火,为全军争取了主动和时间。故将军:旧时的将军。卧治:闲居在家治理国事。何劳病使君:不必忧虑有病的朝廷重臣。冠带:指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岂(què)能忘旧俗:怎么能忘记中原的习俗?山河自亦恶(wù)妖氛(fēn):山河当然厌恶奸佞之臣。羽书:飞驰的文书,指紧急的军事情况或捷报。奏捷无留敌:报告敌人已经败逃的消息,无须再追杀。舆(yú)地:地理。论封:议论赏赐。有策勋:有立功的奖赏。横槊赋诗:挥舞长矛赋诗。非我事:不是我的事情。车书会复见斯文:希望国家统一、文化繁荣,重新见到中原的文化。

【赏析】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金军大举南侵,刘锜在采石击退金军,又率军收复建康(今南京)。刘马军先后上奏捷报,朝廷对刘锜的功绩极为重视。这首《谢表》就是他给皇帝上奏时写的。

这首诗是刘锜在淳熙十四年(1187)任沿江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时所作,当时金兵进犯江南,刘马军先后上奏捷报,朝廷对刘锜的功绩极为重视,这首《谢表》就是他写给皇上的。全诗表达了他对战争胜利后所要做的事情的思考。

首联两句说,先有刘锜首先发兵迎击,接着就传来了捷报,用不着再担心有病的朝廷重臣。“先声已起”与“卧治何劳”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积极主动,后者则是消极等待,一者是主动出击,一者是坐等失败。“先声已起”说明刘马军在战场上率先开火,为全军争取了主动和时间,而朝廷却坐视不理,这种巨大的反差使得诗人愤慨不已。

颔联两句说,中原地区的人自然不会忘记过去的习俗,山河当然厌恶奸佞之臣。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中原地区的人们自然不会忘记过去的习俗,但山河自然会厌恶奸佞之臣。这是对朝廷中奸佞之臣的讽刺。

颈联两句说,报告敌人已经败逃的消息,无须再追杀;讨论赏赐的问题,有立功的奖赏。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敌人已经败逃,但仍然需要追击,以彰显朝廷的决心;同时,也需要讨论赏赐的问题,以彰显朝廷的功绩。

尾联两句说,我希望国家统一、文化繁荣,重新见到中原的文化。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国家应该统一,文化应该繁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恢复中原的文化。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后应该做的事情的思考,以及对朝廷中奸佞之臣的讽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