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鲈江上乡,稳处著虚堂。
却扫百念息,贪吟万景忙。
萤流风户牖,蛙闹雨池塘。
梦熟田家事,牛衣趁莳秧。

【注释】

莼鲈:莼菜和鲈鱼,均为水生之物,常比喻家乡。

江上乡:指故乡。

稳处著虚堂:在安稳的地方安放一个空荡荡的屋子。

却扫百念息:放下所有的杂念。

贪吟万景忙:贪婪地吟咏着眼前的景色。

萤流风户牖:萤火虫飞入窗扉,如流水般流动。

蛙闹雨池塘:青蛙在水中嬉戏,发出声响。

田家事,牛衣趁莳秧:农家的活计,趁着农忙之际,赶在耕牛身上披上衣服去种田。

【赏析】

此诗是诗人闲居时所作,以写景为主,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莼鲈江上乡”,点明了题目中的“夜坐偶成”。这一句中,“莼鲈”二字,用得非常巧妙。莼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形似丝缕,味道鲜美,古人常用来代指莼湖一带;鲈鱼,也是江南一带的水族之珍品。两句连在一起,既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又写出了诗人的归隐之意,可谓一石二鸟。

第二句“稳处著虚堂”,是说在安稳的地方安顿下来,没有牵挂。“稳处”“虚堂”都暗含了思乡的意思。

第三、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写诗人如何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却扫百念息”,是说他放下心中的杂念,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对故乡的描写之中。“贪吟万景忙”,则是说他在吟咏着眼前的美景时,感到无比的忙碌与兴奋。

五、六句写夜晚的环境,以及诗人对此的感受。“萤流风户牖”描绘了一幅静夜中的景象,萤火虫在微风中飞舞,飘入了窗扉之内。“蛙闹雨池塘”,是在描述雨后青蛙的欢闹声。这两句诗通过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乡村之中。

最后两句“梦熟田家事”和“牛衣趁莳秧”,则将笔触从室内转向了室外,描述了自己如何在梦中重温了田园生活的种种细节——耕种、插秧、喂食等。而“趁”,则暗示了诗人此时正忙于这些农活,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句,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理想化形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