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学不营身,京华费十春。
非贪为郡乐,意欲与民亲。
祖帐青门道,归帆扬子津。
江山旧游在,烟火故乡邻。
敢惜离群阔,欣闻得吏循。
嗟余一囊米,溟负鬓丝新。

【注释】邵不疑:即邵雍,北宋著名理学家,字尧夫。知常州:知,通“智”,指治理政事的能力;常州:今江苏常州市。祖帐:饯别的酒席;青门:长安东面的城门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扬子津:长江入海口的渡口,在今江苏扬州市附近。溟负:形容鬓发灰白。

【赏析】这首诗作于熙宁四年(西元1071年)。当时作者任徐州通判。诗人与朋友送别到常州,并作此诗赠之。

首联点题。“宦学不营身”,意思是说,我当官从政并不贪恋荣华富贵,而是专心致志地为百姓着想。“京华费十春”,意思是说在京都京城度过了许多岁月。“京华”即京都。“十春”指十年,即作者在京为官的时间。

颔联点明此行目的。作者认为当政者不能贪恋名利和享乐而要关心民情,与百姓亲近。“意欲与民亲”,意为他这次来常州的目的是想亲近百姓,了解他们的情况。

颈联写离别之情。“祖帐青门道”、“归帆扬子津”,分别指在洛阳城外的青门为朋友们送行,以及在长江入海口扬子江边送别的场面,表达了对友人不舍的感情。

尾联写自己的处境。“江山旧游在,烟火故乡邻”,意思是说自己虽然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但那些美好的景色和熟悉的邻里还留在心头,让人难以忘怀。“敢惜离群阔”,意思是说既然不得不离群索居,也就无所畏惧了。

尾联表达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欣闻得吏循”,意思是听说朋友已经做官了,能够胜任新的职责了。“惭”字表达了对朋友的敬意。

全诗表达了作者远离故土、远离亲人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