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从官君下第,其间险易两何如。
连云栈外四千里,读易堂中一帙书。
慈母含饴垂秃发,先生怀道接茅庐。
莫将清泪频频洒,蜀道之难欲上初。

赴任嘉州初登栈道寄题姜潜至之读易堂

石介笔下蜀道艰险与人生哲理

  1. 诗词原文
    我不从官君下第,其间险易两何如。
    连云栈外四千里,读易堂中一帙书。
    慈母含饴垂秃发,先生怀道接茅庐。
    莫将清泪频频洒,蜀道之难欲上初。

  2. 注释解析

  • “我不从官君下第”:石介自谦未得官职,表达了谦逊态度。
  • “其间险易两何如”: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仕途的艰辛与复杂。
  • “连云栈外四千里”:形容山路遥远,突出路途的艰难。
  • “读易堂中一帙书”:象征在困境中依然坚持学习和修身养性。
  • “慈母含饴垂秃发”:以母亲的形象表达对家庭的牵挂和责任感。
  • “先生怀道接茅庐”:暗指自己虽居陋室但怀抱大志。
  • “莫将清泪频频洒”:劝诫不要因困难而流泪,应保持坚强。
  • “蜀道之难欲上初”:借用成语“欲上青天揽明月”,强调面对困难要有高远目标。
  1. 赏析讨论
    石介此诗以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仕途中的不易,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比旅途的险阻和内心的坚守,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坚韧不拔。同时,诗中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士人的社会担当与道德观念。此外,诗句中的意象丰富,如母亲的白发、先生的茅庐等,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记录,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深刻反思。

《赴任嘉州初登栈道寄题姜潜至之读易堂》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作品,通过对蜀道艰险的直观描述,折射出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石介以其独特的文学手法,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境遇的叙述,更是一种对时代精神的反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