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昨丹阳王气销,尽将豪侈谢尘嚣。
衣冠不复宗唐代,父老犹能道晋朝。
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
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平时要养成积累诗句的习惯,对诗歌的内容、主题、思想情感以及表达技巧和手法等有一定的掌握与了解,还要能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解答本题时,注意抓住重点词语“王”“豪侈谢尘嚣”“晋朝”等,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第一联,“昨丹阳王气销,尽将豪侈谢尘嚣”,意思是:昨日丹阳王已消歇,尽数豪奢之态谢绝尘世喧嚣。王气指王者之气,这里指东晋王导。王导是东晋初期政治家、军事家,曾为司马睿出谋划策,辅助其巩固江南政权,他倡导清谈,以玄学为国政指导,使东晋成为当时学术文化最兴盛的时代之一,所以诗人说“昨日丹阳王气消”。
第二联,“父老犹能道晋朝,万岁楼边谁唱月”的意思是:家乡父老还能讲述晋朝的事情,而那万岁楼边谁又唱着明月?作者借古讽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晋朝灭亡后,西晋皇族在北方建立的朝代有五个: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和前凉。这五姓在前秦统一中国之前,都曾在北方建立了国家,他们自认为继承了晋室的正统,所以被称为“五胡十六国”。后来,前秦灭掉了前燕、前秦、前凉三个国家,统一了北方;后秦灭掉西秦、北凉两个国家,统一了西北地区。最后由北魏统一了北方。直到此时,北方才算重新统一了。
第三联,“青山不与兴亡事,只共垂杨伴海潮”的意思是:青山不曾参与国家的兴盛和衰亡事情,却只是陪伴着垂柳和大海一起迎接海潮涌来。这里的“青山不与”是指青山与国家无关,与国家无关就是无欲无求,“只共垂杨伴海潮”是指青山与大海相伴,也与大海相伴,即随波逐流。诗人以青山和大海作伴,暗喻自己随波逐流,无所作为。
第四句“只共垂杨伴海潮”写景抒情相结合,既写了眼前的景物,又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诗中把青山、大海拟人化,用它们来比喻诗人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首联回忆东晋时期王导辅佐司马睿建立晋朝的情景,慨叹东晋灭亡后,江山社稷已经落入胡人之手,但晋朝的衣冠礼乐仍然被后人怀念。颔联写家乡父老还念念不忘晋朝的事情,说明晋朝虽然已经覆灭,但是晋朝的文化传统并没有随着它的覆灭而消失。颈联写自己怀才不遇,只能与青山和海水为伍,无法施展抱负。尾联写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实,只有与青山、大海相依为命,随波逐流。全诗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空怀壮志的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