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风高八月天,山荒屋老意萧然。
道人香火但灰冷,何处如今更有仙。

【注释】:

八月,指深秋。

木落风高八月天,山荒屋老意萧然。

木叶凋零,秋风劲吹,是秋天的景色;山野荒凉,房屋破旧,是荒年的景象。

道人香火但灰冷,何处如今更有仙?

道人(道士)供奉的神像,只剩下了香烟缭绕的灰烬,哪里还有神仙呢?

赏析:

《游陶仙观林公辨诗》共有二首,这是第二首。全诗描绘了一幅荒村秋夜图,以“木落风高”四字点明时令,又以“山荒屋老”四句写景,勾画出一幅萧索凄凉的荒村晚景,而最后两句却陡然宕开一笔,说“道人香火只存灰”,令人不觉怅然若失。

“木落风高八月天,山荒屋老意萧然。”开头两句,诗人就从时间、天气和景物上着笔。“木落”点明是秋天,“风高”点明天气寒冷;“八月”表明已是秋末冬初。这两句看似平实无奇,实际上已为后文作了铺垫。接着,诗人又用一“荒”字,写出了山野荒凉的景象。“屋老”既指房屋破败不堪,也暗示了人们贫困潦倒、无所依托。“意萧然”三字,更是点明了作者此时的心境。“萧然”,原意为萧条的样子,这里则指一种寂寞、冷清的感觉。

“道人香火但灰冷,何处如今更有仙?”前两句描写了一个荒凉凄冷的乡村夜晚,但此时诗人的心情并未因此而平静下来,反而更加沉重。他开始怀疑起那些所谓的神仙来。“道人香火”一句,既指道士们虔诚地供奉神灵,又暗含着他们内心的空虚和无奈。“灰冷”一词,更是将这种虚无缥缈的气氛推向了高潮。然而,诗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追问:“何处如今更有仙?”这句话既表达了他对神仙存在的怀疑,也透露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荒村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它既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意境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