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穿针夜向分,楼头月落尚炉薰。
凭谁为觅机边石,留取支床卧白云。
《七夕》
儿女穿针夜向分,楼头月落尚炉薰。
凭谁为觅机边石,留取支床卧白云。
注释: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儿女:指年轻的男女。
穿针:缝纫时用针穿过线,这里指妇女们忙着给孩子们做新衣服。
夜向分:到了这个晚上,时间已经不早了。
机边石:织布用的机械旁的石头。
支床:铺床。
白云:天上的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描写七夕之夜的情景。诗中描绘了七夕之夜,儿女们忙着给孩子们做新衣服,而楼上的月亮已经落下,只剩下炉火在燃烧。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七夕之夜的美丽和温馨。
首句“儿女穿针夜向分”描绘了七夕之夜,儿女们忙着给孩子们做新衣服的情景。这里的“向分”表示到了这个晚上,时间已经不早了。第二句“楼头月落尚炉薰”则描绘了七夕之夜,楼头的月色已经落下,只剩下炉火在燃烧。这两句诗通过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七夕之夜的美丽和温馨。
第三句“凭谁为觅机边石”,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不知道谁能为他找到织布的机边的石头。这里的“机边石”是指织布用的机械旁的石头。诗人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这个石头对他的织布工作很重要,或者是因为他需要这个石头来完成他的织布任务。然而,他无法找到这个石头,这使得他觉得有些无助。第四句“留取支床卧白云”则是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他认为既然找不到这个石头,那就不如留在那里,让白云来支撑他的床。这里的“支床”是指支撑床的架子。诗人认为白云能够支撑床,所以不如让白云来支撑床。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应对。
这首诗通过对七夕之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他既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时刻,又能够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和豁达的心态。这种态度使得他在困难面前能够保持坚韧和毅力,最终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