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春工过颍阳,名园次第款侯王。
风流得见升平瑞,气味初无世俗香。
早托筠笼驰驿骑,旋张罗盖护晨光。
最怜一尺槃盂玉,稳上高鬟映额黄。

【注释】

(1)颍阳:地名,位于颍水北岸的阳城,是春秋时楚国的都城。此处指名园。

(2)侯王:封建时代的爵位。

(3)风流:风度、气度。

(4)昇平:太平盛世。

(5)筠笼:竹编笼子。

(6)罗盖:用丝绸等制成的车盖。

(7)槃盂:古代盛酒食或食物的器皿。玉,泛指玉石。

(8)高鬟:指高高的发髻。这里指妇女的发型。

【赏析】

这首诗写牡丹之美,以花喻人,借牡丹来赞美那些有才能和德行的人。首句“一日春工过颍阳,名园次第款侯王”,意思是春天来了,勤劳的农民忙着春耕,而贵族们则忙于游赏园林。他们纷纷到颍阳名园游览,款待侯王。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临了,勤劳的农民开始忙着春耕,而一些贵族则忙着游赏名园,迎接侯王。这是在描绘一种美好的春天景象。

第二句“风流得见升平瑞”,意思是在这样美好的春天里,人们可以看到升平盛世的景象。这里的“风流”指的是人的风度和气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第三句“气味初无世俗香”,意思是牡丹虽然香气扑鼻,但并没有世俗的香气。这里的“气味”指的是牡丹的香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独特之处的赞赏之情。

接下来四句分别描绘了牡丹的不同美态,最后一句“最怜一尺槃盂玉,稳上高鬟映额黄”则是说最令人喜爱的是那朵如玉一般美丽的牡丹,它稳稳地放在妇女的高高发髻上,映衬着发髻上的黄色发簪,真是美丽极了。

这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