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置纷纷事百端,从公系马白云边。
欲知太守乐其乐,山色溪声得两全。
【注释】
- 次韵董令升四咏:指董必武在《四咏》中对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等诗的答诗。
- 其三:第四首。
- 性乐堂:白居易晚年所建的书堂,位于洛阳东郭门外,故又名东斋。
- 从公:跟从董必武。
- 系马白云边:把车拴在白云边上。白云,即白云山,在洛阳东北,因山色白而得名。
- 欲知太守乐其乐:想通过太守的话知道他的快乐。
- 山色溪声得两全:既能欣赏到山水之美,又能听到溪水之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在性乐堂为董必武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自己晚年隐居山野的心境和对董必武的敬仰之情。
诗人开篇以“且置纷纷事百端,从公系马白云边”为起句,描绘了自己放下纷繁世事,随同董必武一同来到白云山的场景。这里的“纷纷事百端”指的是世俗的种种纷扰和烦恼,而“从公系马白云边”则是表达了自己想要远离尘世喧嚣,与董必武一起享受自然宁静的愿望。
第二句“欲知太守乐其乐,山色溪声得两全”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自己对董必武的敬仰之情。这里的“太守”指的就是董必武,他能够体会到董必武的快乐,同时也能欣赏到山水之美。这种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
第三四句“山色溪声得两全”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理想生活的实现可能性。在这里,“两全”指的是既能够欣赏到山色之美,又能够听到溪水之音,二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种境界正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状态,也是他对董必武的敬仰之情的最好体现。
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董必武的敬仰之情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