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崇业广,乃复其初。
昔非不足,今岂有馀。
【注释】
- 小学题辞:指《礼记·内则》中孔子对弟子曾参的教诲,其内容涉及孝道、礼仪、教育、道德等方面。
- 其十:即第十篇。
- 德崇业广:意指德行高远、事业广博。
- 乃复其初:意思是回复至初始状态或原点。
- 昔非不足:意指过去并非不足,而是有可取之处。
- 今岂有馀:意指现在并非多余,而是富足有余。
-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视,强调了德行和事业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过去的自我反省和对未来的自信与期待。
德崇业广,乃复其初。
昔非不足,今岂有馀。
【注释】
终古照林峦出自《水调歌头》,终古照林峦的作者是:朱熹。 终古照林峦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终古照林峦的释义是:终古照林峦:指自古以来,月光照耀着山峦森林。 终古照林峦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终古照林峦的拼音读音是:zhōng gǔ zhào lín luán。 终古照林峦是《水调歌头》的第19句。 终古照林峦的上半句是:爽气动星斗。 终古照林峦的全句是:中兴主,功业就
爽气动星斗出自《水调歌头》,爽气动星斗的作者是:朱熹。 爽气动星斗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爽气动星斗的释义是:爽气动星斗:形容风力强劲,足以使星辰摇动。 爽气动星斗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爽气动星斗的拼音读音是:shuǎng qì dòng xīng dòu。 爽气动星斗是《水调歌头》的第18句。 爽气动星斗的上半句是:放去任疏顽。 爽气动星斗的下半句是:终古照林峦。
放去任疏顽出自《水调歌头》,放去任疏顽的作者是:朱熹。 放去任疏顽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放去任疏顽的释义是:放任其自然,任其顽皮不羁。 放去任疏顽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放去任疏顽的拼音读音是:fàng qù rèn shū wán。 放去任疏顽是《水调歌头》的第17句。 放去任疏顽的上半句是:未羡痴儿鼎足。 放去任疏顽的下半句是:爽气动星斗。 放去任疏顽的全句是
未羡痴儿鼎足出自《水调歌头》,未羡痴儿鼎足的作者是:朱熹。 未羡痴儿鼎足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未羡痴儿鼎足的释义是:未羡痴儿鼎足:不羡慕那些愚昧无知的孩子像鼎足那样生活。此处“痴儿”指愚昧无知的人,“鼎足”比喻三者并立,意指没有追求、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诗人以此表达自己不满足于平庸、愚昧的生活态度。 未羡痴儿鼎足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未羡痴儿鼎足的拼音读音是:wèi
独委狂奴心事出自《水调歌头》,独委狂奴心事的作者是:朱熹。 独委狂奴心事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独委狂奴心事的释义是:独委狂奴心事:独自委托给狂放的奴仆(或狂放的心灵)去处理、承担的心事。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情感的托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 独委狂奴心事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独委狂奴心事的拼音读音是:dú wěi kuáng nú xīn shì。
相与济时艰出自《水调歌头》,相与济时艰的作者是:朱熹。 相与济时艰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相与济时艰的释义是:相与济时艰:共同度过艰难时期。 相与济时艰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相与济时艰的拼音读音是:xiāng yǔ jì shí jiān。 相与济时艰是《水调歌头》的第14句。 相与济时艰的上半句是:驱驰一世人物。 相与济时艰的下半句是:独委狂奴心事。
驱驰一世人物出自《水调歌头》,驱驰一世人物的作者是:朱熹。 驱驰一世人物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驱驰一世人物的释义是:驱驰一世人物:指在一生中奔波劳碌,参与世事的人物。 驱驰一世人物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驱驰一世人物的拼音读音是:qū chí yī shì rén wù。 驱驰一世人物是《水调歌头》的第13句。 驱驰一世人物的上半句是:鬓毛斑。 驱驰一世人物的下半句是
鬓毛斑出自《水调歌头》,鬓毛斑的作者是:朱熹。 鬓毛斑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鬓毛斑的释义是:鬓毛斑:指头发斑白,形容人年纪渐长。 鬓毛斑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鬓毛斑的拼音读音是:bìn máo bān。 鬓毛斑是《水调歌头》的第12句。 鬓毛斑的上半句是:功业就。 鬓毛斑的下半句是:驱驰一世人物。 鬓毛斑的全句是: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驱驰一世人物,相与济时艰
功业就出自《水调歌头》,功业就的作者是:朱熹。 功业就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功业就的释义是:功名成就。 功业就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功业就的拼音读音是:gōng yè jiù。 功业就是《水调歌头》的第11句。 功业就的上半句是: 中兴主。 功业就的下半句是:鬓毛斑。 功业就的全句是: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驱驰一世人物,相与济时艰。独委狂奴心事,未羡痴儿鼎足
中兴主出自《水调歌头》,中兴主的作者是:朱熹。 中兴主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中兴主的释义是:中兴主:指能够振兴国家、扭转国势的君主。 中兴主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作品,风格是:词。 中兴主的拼音读音是:zhōng xīng zhǔ。 中兴主是《水调歌头》的第10句。 中兴主的上半句是:飞倦始知还。 中兴主的下半句是:功业就。 中兴主的全句是:中兴主,功业就,鬓毛斑。驱驰一世人物
释义: 穷理修身,这是学问之大。 明命赫然,不分内外。 注释: 穷理修身:穷尽事物的道理,修养自身,指对学问的钻研和自身的修养 斯学之大:这门学问很大 罔有内外:不分内外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于学问和道德修养看法的诗歌。诗中强调了“穷理修身”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学问和道德修养的基础,只有不断地学习和修养,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学问的精髓。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明命赫然”的理解,即光明磊落
【释义】: 在小学里,有多余的能力,就诵读诗歌,学习读书。 吟咏歌唱,跳舞玩耍,心思意念没有超过界限。 【赏析】: 这首诗是《小学题辞》的第八首。它以“行有馀力”四句开头,表明了教育学生要全面发展的思想。“诵诗”“读书”,说明学校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咏歌”“舞蹈”,“思罔或逾”则表明学校还重视文艺活动的开展。全诗体现了儒家“文武并重”的教育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孔子提倡的教育方针
【注释】: 小学的规矩,洒水扫地,回答应答。 回家孝敬父母,出门恭敬长辈,一举一动没有违背礼教。 【赏析】: 这是一首《弟子规》中的名句,其大意是说: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主要是“洒扫应对”,即洒水扫地,回答应答;回家孝敬父母,出门恭敬长辈,一举一动没有违背礼教。 这句诗强调了孝顺和尊重的重要性,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一环。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注释】 1.蒙养:指儿童教育。2.经:这里泛指经典。3.端:正、纯。4.长益浮靡:日益浮夸,越来越放纵。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世事遥远人去已亡,儒家经典已经残破教条松弛。儿童教育没有正道,日渐浮夸而变得放纵。 诗的前两句写教育的现状:“世远人亡”,即世事遥远,人们去世了;“经残教弛”,即儒典残败,教化松弛。这两句概括地写出了当时教育状况的严重性。 后两句写教育的问题:“蒙养弗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项中给出的提示来具体分析。 “乡无善俗”的意思是:家乡没有好风俗。“世乏良材”的意思是:世间缺乏贤良人才。“利欲纷挐”的意思是:利欲纷杂纷繁。“异言喧豗”的意思是:各种言论喧嚣纷乱。“嗟”的意思是:叹惜。“嗟乎”的意思是:叹息啊!。注释:感叹故乡没有好风俗,世间缺少贤良人才,利欲纷纷,各种言论都喧闹不堪。 赏析:
注释:幸运的是秉受天命,上天不会抛弃。 于是整理旧闻,希望启发后代。 赏析:此诗为《小学题辞·其十三》的诗句。“幸兹秉彝”即“幸兹受命”,意思是庆幸自己能秉承天地之正道(指儒家的伦理道德)。“极天罔坠”即“极天罔遗”,意为上天不会抛弃,即上天会保佑他。后两句是说“于是辑旧闻”,也就是整理先人留下的传统典籍。“庶觉来裔”即“庶几来裔”,表示希望能启迪后人,使后代也能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