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十日咏,早有怨人心。
况在严霜后,犹开满地金。
远香秋梦断,艳色雨吟深。
未信渊明死,寥寥无赏音。
良月对菊
《唐人十日咏》,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十日咏》共十首,以描绘不同日子的景色为主,每首诗都紧扣一个主题。这首诗是其中之一,它描写的是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习俗——登高。
译文:
九月九日重阳节,菊花盛开,人们纷纷登高赏菊,欢声笑语不断。
赏析:
《唐人十日咏》中的“良月对菊”一诗,通过描述九月九日重阳节的风俗活动——登高赏菊,展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的“菊”字多次出现,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以及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高洁、坚韧品质的寓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第二句:“早有怨人心。”这句的意思是说,人们对菊花的感情已经很久远了,甚至可以说是怨恨。这里的“怨心”可以理解为人们对秋天的到来感到不满或者遗憾,因为秋天往往意味着寒冷和萧瑟,而人们期待的是温暖和阳光。
第三句:“况在严霜后,犹开满地金。”这句的意思是说,尽管天气已经很冷,菊花依然盛开,它们的颜色像金子一样璀璨。这句话强调了菊花不畏严寒的品质。
第四句:“远香秋梦断,艳色雨吟深。”这句的意思是说,菊花散发出的香气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而雨中的菊花更显得艳丽动人。这里的“断”和“深”都形容了人们被菊花的美丽所吸引,久久不能忘怀。
第五句:“未信渊明死,寥寥无赏音。”这句的意思是说,我不相信陶渊明已经去世,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广受欢迎,没有受到冷落。这里的“渊明”指的是晋代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作品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