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之野龙驹骧,追风胁月坤为裳。
伫云亭亭广颡直,夹镜炯炯双瞳光。
饭以玉山禾,饮以瑶池浆。
自成骨格异赭白,活出神采遗玄黄。
三千牝,十二闲,俯视但觉皮毛凡。
饮江曾濡六辔湿,致远又逐双旌扬。
牧则在坰野,贡则归天潢。
写图仍上穆天子,跛蹩但笑群抵羊。

诗句及翻译

天马引

  • 原诗: 陇西之野龙驹骧,追风胁月坤为裳。
  • 译文: 在陇西之地的田野上,有一匹雄壮的马匹,它追逐着风,仿佛能够威胁月亮一样。
  • 注释: 陇西,地名,指甘肃陇山以西地区,这里用以形容地域辽阔。龙驹,指骏马。骧(xiāng),奔腾的样子。坤为裳,大地为衣裳,形容马奔跑时气势如虹。
  • 赏析: 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和骏马的英姿,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生命力量的赞美。

伫云亭亭广颡直

  • 原诗: 伫云亭亭广颡直,夹镜炯炯双瞳光。
  • 译文: 它站在那里像矗立云端,宽阔的额头正直挺拔,眼睛明亮如同明亮的镜子。
  • 注释: 伫云,站立在空中,形容马匹姿态雄伟。亭亭,形容高大、笔直的身材。广颡,宽阔的前额。夹镜,比喻眼神清澈明亮。炯炯,光亮的样子。
  • 赏析: 通过对马的外形描写,展现了其威武与美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饭以玉山禾,饮以瑶池浆

  • 原诗: 饭以玉山禾,饮以瑶池浆。
  • 译文: 食物是来自玉山的谷物,饮水是瑶池的水。
  • 注释: 玉山,传说中的山名,常用来象征美好的地方或事物。禾,谷物。瑶池,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常用来比喻美好的水源。
  • 赏析: 通过使用美丽的自然意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寓意了生活的美好。

自成骨格异赭白,活出神采遗玄黄

  • 原诗: 自成骨格异赭白,活出神采遗玄黄。
  • 译文: 自身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骨骼形态,展现出独特的色彩,就像在黑色的天空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 注释: 骨格,指的是骨骼结构。赭白,指颜色偏红的白色,形容色彩鲜明。活出神采,形容生命力旺盛。遗玄黄,意指在黑的背景下更显得明亮。
  • 赏析: 诗人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马不仅具有独特的外观特征,还充满活力和生机,象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千牝,十二闲

  • 原诗: 三千牝,十二闲,俯视但觉皮毛凡。
  • 译文: 有三千人般的母马,一百二十只悠闲地站着,只是看着那些平凡的皮毛。
  • 注释: 牝(pìn),雌性的马。闲(xián),悠闲的状态。
  • 赏析: 通过数量的夸张,诗人表达了对马群壮观景象的惊叹,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饮江曾濡六辔湿

  • 原诗: 饮江曾濡六辔湿,致远又逐双旌扬。
  • 译文: 曾经在江河中沐浴过马蹄溅起的波浪,远行又追随那旗帜飞扬的队伍。
  • 注释: 六辔(èr xù),古代驾车用的六条缰绳,泛指驾驭之意。濡(rú),沾湿的意思。
  • 赏析: 描述了骏马在江河中驰骋的情景,展现了马的力量和速度,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牧则在坰野,贡则归天潢

  • 原诗: 牧则在坰野,贡则归天潢。
  • 译文: 放牧时就在辽阔的原野上,进贡时就归入皇家的领地。
  • 注释: 坰野(jīng yě),广阔的原野。天潢(háng),天子的御道旁,引申为皇家的领土或领域。
  • 赏析: 通过描述马在不同场合的活动,诗人展现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写图仍上穆天子

  • 原诗: 写图仍上穆天子,跛蹩但笑群抵羊。
  • 译文: 绘制图画献给穆天子,跛脚的马也能笑傲群雄。
  • 注释: 穆天子,传说中的周穆王。跛蹩(bǒ pí),形容马虽然行动不便但依然能昂首挺胸。群抵羊(dǐ yáng yáng),比喻各种动物中的佼佼者。
  • 赏析: 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传说中英雄人物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能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体赏析

这首诗歌以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想象力,赞美了自然之美和马的英勇无畏,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诗歌展现了马的美丽与力量,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诗歌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和谐共处和积极向上精神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