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身世欲如何,付与渔翁欸乃歌。
未酩酊时须酩酊,得磨驼处且磨驼。
声名草木知谁是,功业旂常在古多。
百尺危楼聊吊往,薰风首夏正清和。

【注释】

水云乡和制机刘自昭韵三首

其一

问君身世欲如何,付与渔翁欸乃歌。

未酩酊时须酩酊,得磨驼处且磨驼。

其二

声名草木知谁是,功业旂常在古多。

百尺危楼聊吊往,薰风首夏正清和。

【赏析】

《水云乡和制机刘自昭韵三首》是宋代诗人汪莘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是诗人为刘自昭而作的和韵之作。第一首写渔翁的生活态度,第二首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功业成就的无限向往。

“水云乡和制机刘自昭韵”一句交代了创作背景。“水云乡”是作者的居所,“制机”即制作机器。据《宋史·艺文志》,刘自昭曾于熙宁三年(1070年)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害,其文曰:“夫以一国之广而役民于千里之外,非所谓轻徭薄赋也;以天下之富而使贫者不得一日安,非所谓宽政缓役也;以天下之事而责一人以办之,非所谓众建诸侯以专地者也。”可见刘氏是一位敢于向朝廷直言进谏的人。汪莘在这首诗中,用“水云乡和制机”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同时,也暗示了刘氏的事迹。

第二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声名草木知谁是”,意思是名声如草木一样,谁又能知道是谁的呢?“声名”指的是刘自昭的功绩与声誉。这里运用了设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刘氏功绩与声誉的深深钦佩之情。“功业旂常在古多”一句,则进一步赞美了刘氏的功绩。“功业旂常在古多”中的“旂”,指代旌旗、旗帜的意思。这里的“在古多”,可以理解为“永远存在”。整句的意思是说,刘氏的功绩如同旌旗一样,永远高高挂在历史的长空之上。这是诗人对于刘氏的极高评价。

尾联两句则通过描写百尺高楼上的眺望,以及夏日清凉宜人的薰风,来衬托出刘氏功业的伟大与辉煌。“聊吊往”意味着诗人只是在这里略表哀思而已。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前两句写刘氏的身世与生活态度,后四句写诗人对刘氏功绩的赞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