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天不雨,千里川原成赤土。
禾黍盈畴强半枯,桔槔遍野民劳苦。
望云仰见日在天,旱魃肆虐如焚煎。
冯夷匿渊恐波竭,夸娥走海愁山然。
天外悠然片云起,倏忽走腾八埏里。
猛风惊电白昼昏,霹雳一声蛟蜃起。
马上谁把天瓢倾,须臾陆地波涛生。
禾黍芃芃复故秀,群黎载道生欢声。
秋来尚见时丰阜,会须售粲三钱斗。
官家燮理当有人,太史还看书大有。
【注释】
①喜雨歌:即《喜雨》。
②南州:指南方。六月:指夏季。
③川原成赤土:千里川原变成了赤色的泥土。川,平原上的大河;原,平野之地。赤土,即红色泥土。
④禾黍:谷物的统称;盈畴:满田;强半枯:大半枯萎。
⑤桔槔(jiè gáo):汲水工具,木制或竹制的提水机。
⑥旱魃(bá):传说中的灾害之神,能造成干旱和水灾。
⑦冯夷:神话中的水神。匿渊:隐藏在深渊之中。
⑧夸娥:神话中的大力女神。走海:行走于大海之上。
⑨天外:天空之外,指天宫。片云:一片云彩。
⑩倏忽走腾:突然飞升。八埏(shān):八方,泛指天地四方。里:里巷、乡里之意。
⑪猛风惊电:猛烈的风雨。白昼昏:太阳被遮蔽了。霹雳一声:雷声响起。蛟蜃(zhēn)起:蛟龙和蜃气上升,指雷电交加。
⑫马上谁:是谁。把天瓢(tīn piáo)倾:倒出天之瓢水。
⑬须臾:一会儿。陆地波涛生:霎时,大地被水覆盖。
⑭禾黍:谷类作物的总称。芃芃:茂盛的样子。复故秀:又恢复了原有的生机和美丽。
⑮群黎:众多百姓。载道:在路上行进。
⑯秋来:到了秋天,这里指夏收之后。尚见:还能看到。时丰阜:丰收。
⑰会须:将需要。售粲(càn)三钱斗:卖上三斤粮食的价格。
⑱燮(xiè)理:治理。当:应当。有人:有贤者。
⑲太史:古代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还看书大有:仍然读书很多。有书,犹言博学多识。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当时江南地区连降暴雨,但久而不晴。诗人以豪放笔调写江南久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并借自然现象反映社会问题。诗中虽无正面议论,却寓有讽刺,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全诗一气直下,语言明快生动,形象鲜明,富有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