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焦桐称醉眠,邯郸底用遇回仙。
梦中仿佛闻流水,元是山间响瀑泉。

【注释】

琴:指瑟。瑟是古代的七弦琴,这里泛指琴。焦桐:用桐木做的琴,因桐木燃烧后有焦味而得名。

称醉眠:形容醉到极点的样子。

邯郸底用遇回仙:李白自注云:“我与子由别时,子由以《阳关曲》送我,其末句云:‘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盖谓此也。”子由即苏辙,曾作《阳关曲》赠别苏轼。这里说自己在梦中仿佛听到流水的声音。“底用”即“何必”,“回仙”指神仙,这里指梦中的神仙。

仿佛:好像。

元:通“原”。

山间响瀑泉:瀑布的声音如同在山间回荡。元,同“原”。

赏析:

此诗为酬和之作。苏轼在徐州任上,曾与弟辙同游白水涧(今属陕西)。苏轼有《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又云:“我亦无心爱万物,我亦多病不喜杯”,可见苏轼对人事变迁、世事无常的感受。这首诗写于徐州时所作,表现诗人对人事变迁、世事无常的感受。

前两句说:琴枕三尺,烧焦的桐木制成,我把它放在床头,用来伴睡,就像喝醉酒一样。这两句写自己饮酒过量,醉到极点。“焦桐”二字,说明琴已损坏,不能再弹了。但诗人却把它当作宝贝似的爱护。

第三句说:“我在梦里听到了流水声,原来它是山间的瀑布发出的。”这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的意思是:诗人在梦中听到的流水声,原来是山中瀑布发出的声音。虚写的意思是:诗人听到流水声,想到的就是那山中的瀑布。

第四句说:“我梦见自己变成了神仙,来到山间,欣赏着瀑布的美。”这是诗人在梦中的所见所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