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敦八议,姬旦衡何平。
秦家尚苛法,四海怨商君。
凤鸟时一鸣,枭鸟时一鸣。
一鸣以为周,一鸣以为秦。
法重灭尔族,德重润尔身。
天帝厌杀伐,勿使伤阳春。
【赏析】
《寓感》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通过凤凰与枭鸟的鸣叫,来比喻周文王与秦孝公的不同政治路线及其结果:周文王以仁政而得天下,秦始皇则因法家暴政而亡国。全诗采用借古讽今、托物寓意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于统治者应施仁政而非严刑峻法的议论。
首二句说“周家敦八议”,即周代推行“八义之教”。这是指周朝初期周公旦在位时,曾制定法令,提倡仁德,反对苛政。这两句用“姬旦”指周公旦,“衡何平”指周宣王的大臣衡父和何敬。《左传·昭公六年》记事:“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弱。”这八个字都是指周初的贤臣名士,他们以仁义为本,辅政安邦。这两句用这些人物来说明“敦八议”的政策,是符合历史的。“凤鸟时一鸣,枭鸟时一鸣。一鸣以为周,一鸣以为秦。”“凤鸟”指凤凰,“枭鸟”指猫头鹰(猫头鸱),“一鸣”即一声。这两句是用这两种鸟的鸣叫来比喻周文王和秦孝公两个历史形象。周文王善于用人,礼贤下士,他重用商族中的贤人闳夭、泰颠等,还把女儿嫁给了姜尚。所以周文王能得贤臣相助,使天下大治,出现了“西土咸宾,南国以宁”的局面;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使秦国富强起来。这两个国家的命运,就是两种不同的政治路线所造成的结果。
后四句是说“法重灭尔族,德重润尔身”。“法重”即用法太严厉,“德重”即施行仁德太重。“天帝厌杀伐”是说天帝讨厌杀伐之事,“勿使伤阳春”是说不要让杀伐之事伤及春天的美好。这四句是告诫统治者要施行仁德,不要过分使用刑罚。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通过凤凰与枭鸟的鸣叫,来比喻周文王与秦孝公的不同政治路线及其结果:周文王以仁政而得天下,秦始皇则因法家暴政而亡国。全诗采用借古讽今、托物寓意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于统治者应施仁政而非严刑峻法的议论。首二句说“周家敦八议”,“周家”指周朝,“八议”为周代推行“八义之教”。这是指周朝初期周公旦在位时,曾制定法令,提倡仁德,反对苛政。这两句用“姬旦”指周公旦,“衡父”指周宣王的大臣衡父,“何敬”指周宣王的大臣何敬。这四个人都是以仁义为本,辅政安邦。这两句用这些人物来说明“敦八议”的政策,是符合历史的。接着,作者以凤鸟和枭鸟的鸣叫来比喻周文王和秦孝公两个历史形象。周文王善于用人,礼贤下士,他重用商族中的贤人闳夭、泰颠等,还把女儿嫁给了姜尚。所以周文王能得贤臣相助,使天下大治,出现了“西土咸宾,南国以宁”的局面;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使秦国富强起来。这两个国家的命运,就是两种不同的政治路线所造成的结果。后四句是说“法重灭尔族,德重润尔身”。“法重”即用法太严厉,“德重”即施行仁德太重。“天帝厌杀伐”是说天帝讨厌杀伐之事,“勿使伤阳春”是说不要让杀伐之事伤及春天的美好。这四句是告诫统治者要施行仁德,不要过分使用刑罚。这首诗采用借古喻今、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统治者应施仁政而非严刑峻法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