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齐论与鲁论,世儒希合便纷纷。
何曾后学皆传信,祇有奸名万古闻。
【注释】
安昌县侯:指东汉末年名臣陈寔,字仲子。他任颍川太守时,为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后任河南尹,在洛阳城外种树,被诬告“多树塞宫门”。后来经皇帝亲自审理,才得平反。
能说齐论与鲁论:指陈寔的为人,他能公正地对待不同意见的人。《论语·先进》中孔子说:“管仲、晏婴能言诸大夫,善与人交。”《史记·管晏列传》载,晏婴曾对齐景公说:“君好士也。必使齐国之富商大贾,周于民间之贤良者,皆发仓廪以食士。”又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晏婴向景公推荐管仲时说:“臣以为其人可使。”
世儒希合便纷纷:指当时的儒家学者,都争着迎合当权者而相互攀比。《汉书·董仲舒传赞》:“今汉兴已来,儒术大行,仲舒之业施于世;然其知效一官,治体焉,不得与比德于先王之遗经。”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夫儒学者,所以辅相世主,承天意而建万世之功者也。故《五经》所传,百王经典,可为宪度不刊之典法也。”(《汉书》卷三百二十)
何曾后学皆传信:指何曾的门生弟子都相信他的主张。《三国志·魏志·卢毓传》注引《傅子》载:“何曾少有才名,明达有识鉴,见者莫不嗟赏。”
祇有奸名万古闻:祇是奸佞的名声万古流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赞美历史人物陈寔的同时,借陈寔的事迹来说明当时社会风气的问题。陈寔为政清正,受到后世推崇。诗的前四句赞扬了陈寔的品格,后四句指出了当时士大夫的不良风气。全诗用典贴切,语言精炼,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