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映烟笼万竹蟠,枯条高下不堪看。
非干秋后多霜露,自是芙蓉不耐寒。

雨映烟笼万竹蟠,枯条高下不堪看。

非干秋后多霜露,自是芙蓉不耐寒。

诗句解析与译文:

  • “雨映烟笼万竹蟠”: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景色,竹林在烟雾和细雨中显得异常茂密,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
  • “枯条高下不堪看”:通过对比描述,突出了竹子中部分已经枯萎的部分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使人无法直视其凋敝之美。
  • “非干秋后多霜露,自是芙蓉不耐寒”:这句表达了竹子即使在深秋之后,也经受不住霜露的侵袭,从而暗示了竹子的脆弱性。

赏析:

吕本中的《游北李园三绝·其一》通过对竹林及其中枯竹的描写,传达了自然美与生命力的对比。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通过季节变化对植物的影响,展示了自然界生物对于环境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脆弱性的敏感捕捉和深刻理解。此外,通过使用如“雨映”和“霜露”这样的词汇,诗人不仅描述了物理现象,也在无形中传递了一种哲理,即万物皆有其生命周期,不可强求长久不变。

关键词注释与写作背景:

  • 雨映:指雨水使景物更加鲜明或模糊。
  • 烟笼:形容烟雾笼罩的景象,给人以朦胧之感。
  • 万竹蟠:形象描绘竹林茂盛,如同盘绕的样子。
  • 枯条高下:意指枯萎的竹子高低不一,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 芙蓉:此处指未凋谢的莲花,常用来比喻美丽而短暂的事物。

此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命循环的哲学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精细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和对四季变化深刻的体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