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间诗字有凝尘,庭下梅梢又作春。
独有城南汪教授,当时同是看花人。
【注释】:
北李园是唐末诗人韦庄的别墅,在今四川三台县。
凝尘:指字迹已模糊不清了。
梅梢:指梅花的花苞。
城南汪教授:指当时城南的一位教授,姓汪名可,号宾王,曾与韦庄同游北李园。
赏析:
这首诗写在北李园观赏梅花时,怀念过去和同游之人。诗以凝尘、作春、看花等词语来表达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壁间诗字有凝尘,庭下梅梢又作春。
独有城南汪教授,当时同是看花人。
【注释】:
北李园是唐末诗人韦庄的别墅,在今四川三台县。
凝尘:指字迹已模糊不清了。
梅梢:指梅花的花苞。
城南汪教授:指当时城南的一位教授,姓汪名可,号宾王,曾与韦庄同游北李园。
赏析:
这首诗写在北李园观赏梅花时,怀念过去和同游之人。诗以凝尘、作春、看花等词语来表达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几人曾是同盟出自《即事六言七首》,几人曾是同盟的作者是:吕本中。 几人曾是同盟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几人曾是同盟的释义是:几人曾是同盟:指的是曾经一起合作、共同奋斗的伙伴,现在却各自分道扬镳。这里表达了对曾经团结一心的同伴有感伤和怀念之情。 几人曾是同盟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几人曾是同盟的拼音读音是:jǐ rén céng shì tóng méng。
点检平生交旧出自《即事六言七首》,点检平生交旧的作者是:吕本中。 点检平生交旧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点检平生交旧的释义是:回顾平生交往的老朋友。 点检平生交旧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点检平生交旧的拼音读音是:diǎn jiǎn píng shēng jiāo jiù。 点检平生交旧是《即事六言七首》的第3句。 点检平生交旧的上半句是:谁道能诗有声。
谁道能诗有声出自《即事六言七首》,谁道能诗有声的作者是:吕本中。 谁道能诗有声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谁道能诗有声的释义是:谁道能诗有声:意指人们常说能作诗的人一定口才好,有说话的能力。这里用“谁道”表达一种反问的语气,实际上是在强调并非所有能诗的人都一定擅长说话。 谁道能诗有声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谁道能诗有声的拼音读音是:shuí dào néng shī
毕竟学书不成出自《即事六言七首》,毕竟学书不成的作者是:吕本中。 毕竟学书不成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毕竟学书不成的释义是:终究没有学成书法。 毕竟学书不成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毕竟学书不成的拼音读音是:bì jìng xué shū bù chéng。 毕竟学书不成是《即事六言七首》的第1句。 毕竟学书不成的下半句是:谁道能诗有声。 毕竟学书不成的全句是
重寻曲礼三千出自《即事六言七首》,重寻曲礼三千的作者是:吕本中。 重寻曲礼三千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重寻曲礼三千的释义是:重新寻找古代的《礼记》中的三千条礼仪规范。 重寻曲礼三千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重寻曲礼三千的拼音读音是:zhòng xún qū lǐ sān qiān。 重寻曲礼三千是《即事六言七首》的第4句。 重寻曲礼三千的上半句是: 圣学工夫安在。
圣学工夫安在出自《即事六言七首》,圣学工夫安在的作者是:吕本中。 圣学工夫安在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圣学工夫安在的释义是:“圣学工夫安在”一语出自《即事六言七首》之一,其中“圣学”指的是儒家经典学说,“工夫”即功夫、努力,这里可以理解为修养或实践,“安在”是问在哪里。整句话的意思是询问儒家的学问和修养到底在哪里。这句话表达了对儒家学说实践层面的思考
忘言未是安禅出自《即事六言七首》,忘言未是安禅的作者是:吕本中。 忘言未是安禅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忘言未是安禅的释义是:忘言未是安禅:达到忘却言辞、言语的境界,并不是真正的静心修行。在这里,“忘言”指的是不依赖言语表达,达到超脱言语的境界;“安禅”则是指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句话强调修行不仅是语言的修行,更在于内心的平静与清净。 忘言未是安禅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养生不能延年出自《即事六言七首》,养生不能延年的作者是:吕本中。 养生不能延年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养生不能延年的释义是:养生不能延年:即使注重养生,也无法延长寿命。 养生不能延年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养生不能延年的拼音读音是:yǎng shēng bù néng yán nián。 养生不能延年是《即事六言七首》的第1句。 养生不能延年的下半句是:忘言未是安禅。
无人会读春秋出自《即事六言七首》,无人会读春秋的作者是:吕本中。 无人会读春秋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人会读春秋的释义是:无人会读春秋:没有人能够理解其中的深意或历史教训。 无人会读春秋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无人会读春秋的拼音读音是:wú rén huì dú chūn qiū。 无人会读春秋是《即事六言七首》的第4句。 无人会读春秋的上半句是: 直至孟轲没后。
直至孟轲没后出自《即事六言七首》,直至孟轲没后的作者是:吕本中。 直至孟轲没后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直至孟轲没后的释义是:直至孟轲没后,释义为:直到孟子去世之后。孟轲,即孟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没,通“殁”,意为去世。此处表达的意思是,直到孟子去世之后,某些情况或现象才得以结束或发生变化。 直至孟轲没后是宋代诗人吕本中的作品,风格是:诗。
诗句如下: 去马来舟绝往还,此中情味却相干。 明年知是明寒食,待约花梢月下看。 译文为: 马匹离去船只归来,往来的往来已经断绝,但其中的情感与味道依旧相随。 明年知道是清明寒食节,等待在花梢月下相聚。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李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去马来舟绝往还”,描绘了北李园的景色,马匹离去船只归来,往来的往来已经断绝
雨映烟笼万竹蟠,枯条高下不堪看。 非干秋后多霜露,自是芙蓉不耐寒。 诗句解析与译文: - “雨映烟笼万竹蟠”: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景色,竹林在烟雾和细雨中显得异常茂密,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 - “枯条高下不堪看”:通过对比描述,突出了竹子中部分已经枯萎的部分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使人无法直视其凋敝之美。 - “非干秋后多霜露,自是芙蓉不耐寒”:这句表达了竹子即使在深秋之后,也经受不住霜露的侵袭
寄知止二绝 其二 竹林还往风流绝,剡县交游气味疏。 今代高人多惜费,千金未抵一行书。 注释: 1. 竹林: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2. 还往:指返回或前往。 3. 风流绝:形容人风度翩翩,才华出众。 4. 剡县:古县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境内。 5. 交游:指与人为伍的交往。 6. 气味疏:指彼此之间的关系疏远。 7. 今代:指当代。 8. 高人:指有高才能的人。 9. 千金
诗中描绘了风雨连日,春事停滞的景象。诗人在桥上口占两首,以自然景象喻人情事,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以及对生活中忧愁的消解。吕本中(1084年-1148年),字居仁,一字微之,世称东莱先生,祖籍山东章丘。他不仅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而且是宋代新儒学的创立者之一。 诗句原文: 风雨属连春事休,十日九日转城头。 虽无俗物败人意,可使澄江消客愁。 译文注释: 风雨连续不断
【注释】 休宁县:古县名,在今安徽省。与汪致道诸公:汪致道是唐代诗人,与李白、杜甫、高适并称“大李杜”,是李白的好友。晚宿黟县界鱼亭驿:黟县,即现在的安徽黟县,位于黄山南麓。鱼亭驿:古代驿站名。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二句写山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对朋友的依恋。后两句则以“胜”字作答,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全诗语言平白而情深意长,耐人寻味,体现了李白诗风的特色——豪放洒脱,不拘一格
【注释】: 正月十九日:正月初九日,古代称“上元节”或“灯节”。 暴热:非常炎热。 一夜飞蚊绕鬓鸣,却忘时节是新正: 飞蚊:即蚊子。 却忘时节是新正:忘却了现在是正月十五(上元)佳节。 朝暮:早晚。 须风雨:必定要刮风雨。 疏檐:稀疏的屋檐。 竹声:雨滴打在竹林中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正月十五(即元宵节)夜晚,因为酷热难耐,突然被一阵飞蚊吵醒,并由此引发对节日和天气变化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