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渴催宵漏,鸡鸣引曙光。
山西河闇淡,天北斗低昂。
银烛香犹烬,瑶琴冷未张。
何须开宝鉴,容鬓定苍苍。

【注释】

东方欲晓:天色将亮未亮时。

乌渴催宵漏,鸡鸣引曙光:夜色正浓,乌鸦叫声催促着更夫报晓;天边刚刚泛出鱼肚白,公鸡的啼叫声就预示着黎明的到来。

山西河闇淡:山西地区的河水昏暗而浅淡。

天北斗低昂:天上北极星低低地挂在天空中,像在微微颔首。

银烛香犹烬:蜡烛燃烧完了,余烟尚存。

瑶琴冷未张:琴弦已经松弛,还未弹奏。

何须开宝鉴:何必去打开照人的玉镜台呢?

容鬓定苍苍:面容一定变得憔悴了。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期间,描绘了岭南初晨的景象。全诗四联,前三联皆写景,末一联点题,抒发感慨。

开头三句“东方欲晓”总起,描绘的是岭南地区黎明时分的景色。此时,东方尚未露出鱼肚白,夜幕还弥漫在天际。乌鸦在叫唤,报晓的公鸡已经打起了鸣鼓。整个岭南地区一片黑暗,河水也显得昏暗浅淡。这几句描写了岭南地区黎明时分的宁静景象,营造出一种寂静、幽深的氛围。

接下来两句“山西河闇淡,天北斗低昂”,诗人的视线转向了北方。此时,山西地区的河水也显得很昏暗浅淡,天空中的北斗星也低低地挂在天空中,仿佛在微微颔首。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所见的北方景色,与之前描写的南方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岭南地区黎明时分的景象,也为接下来的景物变化做好了铺垫。

第三联“银烛香犹烬,瑶琴冷未张”。在这两句中,诗人的视线再次转向了南方。此时的南方景色已经发生了变化,银烛已经燃尽,剩下的只有余烟;而那架瑶琴也已经松弛,还未弹奏。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南方景色和所感受到的气氛。银烛的燃尽和瑶琴的松弛都暗示着夜晚的结束,而诗人此时的心情也由平静转为期待。

最后一句“何须开宝鉴,容鬓定苍苍”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容颜衰老的感慨。他不必再去打开那照人的玉镜台,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容貌一定会变得憔悴。这里的“宝鉴”指的是照人的玉镜台,象征着年轻和美丽;而“容鬓定苍苍”则暗示了诗人的年岁已高,容颜已老。

整首诗通过描绘岭南地区的黎明时分景色和随后的变化,以及诗人对这些变化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也十分细腻优美,如“银烛香犹烬”写出了蜡烛燃烧完的样子,“瑶琴冷未张”则写出了琴弦松弛的样子;这些细节都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