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县高台已半倾,碧波遗甃自盈盈。
池蛙不辨兴亡意,犹学当年鼓吹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鉴赏。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池中的蛙,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首句写薛县高台半倾后,碧水荡漾,遗甃自盈盈;第二句写池塘里的青蛙不辨兴亡,仍然学着当年鼓吹声;第三句写青蛙不懂世事,仍然鼓噪不已。
【答案】
译文:薛县的高台倾斜了一半,碧波荡漾,遗甃自盈盈。池中的蛙儿不懂得国家的兴亡,仍旧学着当年鼓吹声。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任翰林学士时所作。“薛县”即今江苏徐州。薛县旧名彭城(今徐州市)。高台指彭城的金凤楼,因建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故又称“铜雀台”。公元974年北宋灭亡后,金人将台拆毁,移其土石建为金明昌宫。公元1163年金朝被灭亡后,宋高宗将台改称万寿观。公元1925年至1946年间,国民党政府在此建造了一座大宫殿,称为“总统府”。由于当时徐州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之一,所以这座宫殿被称为“小故宫”,也称“薛县高台”。
首句写薛县高台半倾后,碧水荡漾,遗甃自盈盈。“碧波遗甃自盈盈”中“遗甃”是指古台基上的砖砌之物,这里借以形容池中的残砖断瓦。这句写出薛县高台的残破不堪,暗示着北宋灭亡后的荒凉衰败之景。
次句写池塘里的青蛙不辨兴亡,仍然学着当年鼓吹声。“池塘里的青蛙”暗用“蛙鸣”的典故,比喻那些不识时务的人。“犹学当年鼓吹声”一句,既表明了他们不知国势已变、仍想卖力奔走的意思,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的鄙视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局动荡不安的担忧。
末句写青蛙不懂世事,仍然鼓噪不已。“鼓噪不已”四字,不仅点明了蛙鸣声的频繁,而且表现出这些不识时务的人的盲目乐观态度。
全诗以薛县高台为背景,通过对蛙鸣的描写,反映了社会动乱不安的局面,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不安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