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着诗招隐,何须酒引陶。
胸中有泾渭,笔下足波涛。
世乱闭门早,身闲倚枕高。
何惭少陵老,鹦鹉啄金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旨思想,再从炼字的角度进行赏析。最后分析诗人的情感。
“已着诗招隐”,写自己已经作好了隐居的打算。“已”,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着”,是“有”的意思。“何须酒引陶”,表明自己的隐居志向已经确定,用不着借助酒力来激发隐居的决心。“何”,疑问代词,“须”,必须,“酒”,借指酒力。
“胸中有泾渭,笔下足波涛”,写自己胸怀坦荡,文思敏捷。“泾渭”,喻人的心地清白与浊恶,这里比喻人的思想感情纯洁而明朗,没有杂念。“波涛”,比喻文章写得气势磅礴,波澜壮阔。“泾渭”与“波涛”相对,表明作者在思想上的清醒和在文学上的造诣之深。
“世乱闭门早,身闲倚枕高”,写自己对时局的清醒认识,以及对自己隐居生活安排的得当。“世乱”,指动乱的时代。“闭门”,指隐居。“身闲”,指身体安闲。“倚枕高”,形容倚靠在枕头上,形容悠闲自在。
“何惭少陵老,鹦鹉啄金桃”,用典表达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可以像杜甫一样保持忧国忧民的心态,写出了自己虽已入山却心系天下的豪情壮志。“杜”指杜甫,“少陵”,指少陵集,即杜甫诗集,这里泛指杜甫。“鹦鹉啄金桃”,典出《庄子•外物》,传说鹦鹉能学舌,其口如锯木,可啄破金桃。“少陵”,指杜甫。“鹦鹉啄金桃”,意谓自己虽老犹能,仍能像杜甫一样关心国家大事。
【答案】
译文:
我已作好隐居的准备,何必借助酒的力量才能激发隐居的决心?我胸中清白无瑕,笔下波澜壮阔,如同滔滔大河。
世事混乱,我提前就关闭了门户,身体闲适,我就靠靠着枕头高高地躺着。我没有什么惭愧的,就像杜甫那样老而又年轻。
赏析:
全诗表达了诗人因时局动荡而退居林下,不图名利、恬淡闲适、自得其乐的情怀。首联点明主题——归隐,颔联写隐居的生活态度,颈联写隐居的生活情趣,尾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